为什么一碰到问题你就懵了——论瑜伽之高效进修法

总有人会问我哪里有好的瑜伽培训机构,,但因自己学习经验有限往往无法给出符合对方条件的具体的名称地址,所以我一般提供的是一些选择原则以辅助判断选出优质培训机构。
往往提示到这个点依旧不够,人会进一步问,那怎么判断老师的好坏,花那末多钱去培训,万一碰到个水平很菜的老师可咋整?
因为瑜伽老师的好坏没有非此即彼的选项答案,并不是说某老师不符合某一条就不是个好老师,这样的判断是有失偏颇的,也是对老师的一种不公判断。
于是我依旧会提供一些大的参考原则,比如看自己能否清晰读懂老师的口令并随时跟上节奏;看老师是整堂课都动作表演者还是会下台来一一纠正动作;看老师课后与会员的互动情况,等等。
当然并不是说你体验了一堂课,发现某老师不符合其中的哪一条,就将其划拨到非专业老师的区域。有可能当天那个老师有急事下课就提早走了,没有留时间互动。又或许说这个老师这堂课想让大家体验更流畅一些,对正确的瑜伽体式有个更感官的认识,就没有下来打断大家的练习,想下节课再一并纠正学员的体式问题;又或许。。。诸如此类的或许好比各种不确定因素,你无法单向地迅速对其作出决断。
可是呢,很多问题一旦提供的是开放性答案,对有些人来讲就等于没答,依旧归于提问前的迷茫状态。
如果你处于的是上述这种状态,请停止你密集的奔走培训学习看似勤奋的行为。其实你只是懒,懒于思考,希望不费劲的接受别人消化好的东西,不需要动脑筋就可以套用在日常教学中。
学瑜伽先从转变思维开始,一个人的思维决定了他的款式,也决定了他未来的高度。
当你有了这种主动思维,才能一通百通,问题有千万种表达方式,但其根源只有唯一,你只需抓住这个根就能应对各种花样的问题。
我一般看到网友的提问首先大脑会迅速将其类型进行归类,是瑜伽哲学类还是专业体式类还是解剖原理类,不管是哪类都逃不出我自身头脑中已构的对应框架,接下来只需要将其细分就能大概找到答案,然后有针对性的深究就能得出应对前述问题的详细答案。
当然这个快速梳理是建立在你前期不断学习积累的基础上。每学一个新知识点我都会尝试将其归位于我头脑中的某个分支体系下,就感觉脑袋是个大型图书馆,你只需要把每次新进的书进行编码标记归位,等下次要用的时候能够立马找到。
这也是为什么学东西必须不断总结,这是一个不断整理记忆的过程,假使你每次学过新货色之后不去梳理听之任之,等知识点一多起来根本无从查起,乱麻一团。
当然了这种觉悟我也只是在瑜伽里有,哈哈,一直觉得自己与瑜伽有缘,天生有一种瑜伽的悟性,我很喜欢专研瑜伽的每一个点,觉得很有趣,之前听过一个解剖类的课,有很多学员觉得听着有些吃力,我居然神奇的都听懂了。之前并没有专门学过解剖类的课,仅仅只是我在听课的过程用了自己习惯的方式去思考接收。
一旦你建立了这种主动思维,你的学习也会变得高效很多,否则永远停留在跟随和模仿阶段。而跟随者早晚会淘汰在竞争的洪流里随波消散,你找到了自己的学习方向了吗?
初心碎碎念:前天晚上切了几个苹果放阳台上晾干,准备做苹果干,没想到昨天早上起来发现少了一半多,我一惊,第一反应是老鼠干的,然后紧急呼叫老朱,开始对老鼠进行言论讨伐,并顺势把剩下的苹果片倒了,虽然老朱极力阻拦,还是没拦住,看着老朱一反常态,以我福尔摩斯的侦探力,对老朱进行了逼问,果然有猫腻,真是这家伙吃完的,哭笑不得啊,搞得我好像平常有虐待他一样,事实上平常零食他吃的并不比我少,只是对我这次做苹果干果脯的事情深觉不靠谱,多吃几片以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放心,我下回还会做的,不成功不罢休,吼吼。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0124247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