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育儿杀手锏,效果好,但需谨慎利用!

90后育儿杀手锏,效果好,但需谨慎使用!

寒假是孩子难得的休闲时光,但作为家长,却一刻也不清心。孩子在家开启大闹天宫模式,看电视、玩手机、这也玩、那也要,功课只字不提,教育一下就耍赖生气。许多90后父母可不惯着,直接拿出了杀手锏。


走孩子的路

让孩子无路可走




“用魔法打败魔法”在90后家长的共同想法,传统的说教和棍棒教育效果不理想,也不再提倡。于是,很多年轻家长们开始逆向思维,给孩子们来个反向教育。从网上众多案例来说,教育效果出奇的好。


武汉一位三年级小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已经严重到影响学习的程度。该男生不仅放学后玩,就连在学校上课的时候,脑子里都是游戏。班主任找他几次谈话教育都无济于事。家长经过深思熟虑,决定让儿子休学一周,专心在家里打游戏。



家长为儿子制定了一套完善的策略。每天玩游戏时间要达到16个小时,也就是除了8小时睡眠以外,可以都用来玩游戏。一日三餐家长也不会特意帮他筹备,家里食材齐备,他想吃就要自己去做。打完游戏后还要复盘,家长要让学生感受到,职业打游戏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第一天学生表现得很兴奋,平时的赖床和磨蹭现象都不治而愈。从早到晚沉浸在游戏世界,饿了就去吃凉饭,早晨只睡3、4个小时。很多网友知道后献计献策,还呼吁专业选手陪练,降维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把他吓回学校里去。


学生仅玩了3天游戏,就被大神虐崩溃4次。家长担心学生坚持不到一周,还鼓励他,说专业选手是轻易不会培养新人的,是看他有潜力才出手相助的,希望他能再接再厉。每次游戏输了,学生还要总结复盘,家长会认真批改。

这样反向教育,确实效果不错,有些孩子酷爱看电视或刷手机视频,家长就让孩子一直看,睡着了也要叫醒继续看,直到孩子表示再也不想看了为止。妈妈为了让女儿改掉拖延的习惯,就在准备送女儿上学的时候,故意放慢动作,穿穿脱脱好几次,把门口等待的女儿直接急哭。

90后育儿杀手锏,效果好,但需谨慎使用!

不过,这样的反向教育,家长利用时一定要掌握好度。

反向教育效果虽好

但要谨慎操作

反向教育是用一些语言和行为,顺着孩子,让孩子自己意识到问题并得出解决的方法。但反向教育不是万金油,而是一剂“猛药”,有时副作用很大!

教育同时注意孩子安全

济南一名7岁男孩在回家路上闹脾气,表示自己要离家出走,再也不坐车了。男孩赌气下车往家的方向跑。一开始男孩还挺高兴,一边跑一边笑。后来越跑越累,变成哭着往前跑,中间由于体力不支,还摔倒了一次。最后男孩跑回家大约跑了4公里。


这期间,妈妈看着男孩又是哭又是摔倒内心自然不好受。但是即使心疼,她也没有开口让娃儿上车。“不狠心,他下次还敢跑。”最后孩子到家后和妈妈认了错。

在马路上教育孩子,还是有很大安全隐患,意外可能下一秒便来临。哪怕孩子的言行实在让人生气,家长也不能把孩子的平安也赌上。毕竟,不小心出事的例子也不少。科学的教育,必须坚守一条底线——别把孩子的安全寄托于“幸运”之上。

教育不能故意误导孩子

陕西西安一位妈妈带孩子吃饭中途让孩子去隔壁便利店要瓶水吃完再去付钱。吃完饭后妈妈心血来潮想“考验”孩子一把表示要“逃单”,这钱可以给孩子买卡片而5岁儿子却果断回去付钱 孩子妈妈李女士称因为他平时特别喜欢卡片吃完饭我就想用这个事情试一下他,就说不结账拿这5元钱给他买卡片,最后他还是选择了要给老板付钱。

90后育儿杀手锏,效果好,但需谨慎使用!

对于年龄较小的低幼儿童来说,他们的价值观尚在萌芽阶段,家长不经意的一句话,都可能成为其塑造价值观的一部分。对于原则性的问题,家长不能抱着反向教育,纵容孩子犯错,试探孩子。这样孩子反而会陷入认知混乱,最后可能真的会朝相反方向走。

反向教育要让孩子自己体验后果,然后改正错误。家长们操作的时候不要跑偏,注意教育的底线哦。

(本文章图片均来自网络,若发觉不妥,请联系作者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0119257071.html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