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级生物检测题《观察问卷小程序》

点击这里创建问卷调查投票☟☟
高二年级生物检测题
本套题测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现在我们就马上开始吧。
1:姓名
____________
2:请选择你地点的班级
高二3班
高二4班
高二5班
高二6班
3:下列属于本身免疫病的是
A. 艾滋病
B. 皮肤荨麻疹
C. 过敏性鼻炎
D. 系统性红斑狼疮
4:.如果支配左腿的传入神经及中枢齐全,而传出神经受损,那么该左腿会
A. 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b. 不能疏通,针刺有感觉
C. 能运动,针刺无感觉
d. 不能疏通,针刺无感觉
5:大面积烧伤护理不当时,易发生感染而惹起严重后果,这主要是由于( )
A. 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
b. 特同性免疫能力减弱
C. 体液大量损失
d. 营养物资得不到及时补充
6:某成年人从25℃环境来到10℃环境中,体温维持畸形,其散热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b段的散热量少于产热量
b. b〜c段散热放慢是由于汗液分泌增加
C. c〜d段皮肤血管逐渐舒张
d. d〜e段的产热速度大于a〜b段
7:以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做材料,图中箭头表明电流方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在a点左侧刺激,依次看到现象的顺序是4、2、4、3、4
b. 在b点右侧刺激,依次看到现象的按次是4、3、4、2、4
C. 在a、b两点中央刺激,依次看到的现象的顺序是4、1、4
d. 在a、b两点中央偏左刺激,依次看1到景象的顺序是4、3、4、2、4
8:下图为某生态系统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被植食动物利用过程中的能量流动示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①④与植物的呼吸消耗量之和即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 ②占①④之和的百分比为这两个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C. ③用于植食性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D. ④⑤代表的能量可流向分解者
9:下图甲为横放在地面上的植物的生长状况。乙图为植物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曲线。试分析甲图中C部位和D部位的生长素浓度分别相当于乙图中的哪一区间( )
A. Ⅰ~Ⅱ区间和Ⅱ~Ⅲ区间
B. Ⅱ~Ⅲ区间和Ⅰ~Ⅱ区间
C. Ⅲ~Ⅳ区间和Ⅰ~Ⅲ区间
D. Ⅰ~Ⅱ区间和Ⅲ~Ⅳ区间
10:.如图所示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增长,下列关于种群在某环境中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为0
B. 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
C. 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克服环境阻力生存下来的个体数量
D. 若该种群在c点时数量为100,则该种群的K值为400
11:下列有关艾滋病(AIDS)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某些逆转录酶抑制剂可用于治疗艾滋病
B. 艾滋病主要是通过唾液、 食物和昆虫传播的
C. HIV 的遗传物质直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中
D. 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严重减退而体液免疫功能不受影响
12:PM2.5是粒径小于2.5um(相当于细菌大小)的颗粒物,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PM2.5进入人体后,会被吞噬细胞吞噬,导致其生物膜通透性改变,引起吞噬细胞死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吞噬细胞吞噬PM2.5,属于人体免疫的第三道防线
B. 空气中的部分PM2.5可被人体免疫的第一道防线阻挡
C. 当病菌随PM2.5进入人体,会导致机体出现免疫反应
D. PM2.5引起细胞死亡的原因可能与溶酶体水解酶的释放有关
13:某农场而积为140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很好的生存条件,鼠人量繁殖吸引膺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蜇捕法来研究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280只,发现其中有2只带灯标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00只/hm2
B. 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
C. 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第三营养级含能量少
D. 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
14:吃食物过咸时会产生渴的感觉,产生渴觉的感受器和神经中枢位于( )
A. 大脑皮层和下丘脑
B. 下丘脑和大脑皮层
C. 大脑皮层和大脑皮层
D. 下丘脑和下丘脑
15: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缺乏氧气会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B. 幼芽、幼叶和萌发的种子都能产生较多的生长素
C. 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发生效应的部位也在尖端
D. 拜尔通过实验推测胚芽鞘尖端在单侧光照下能产生某种影响传递到尖端下方,温特通过实验证明了这种影响是一种化学物质
16:下列关于人体的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有
A. 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两部分
B. T细胞是在胸腺中成熟的,而B细胞是在骨髓中成熟的
C.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D. 人体的三道防线会同时起作用
17:请选择一个选项下列调查活动中,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
A. 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部分标志物脱落
B. 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某些田鼠因曾被捕变得狡猾而不易被重捕
C. 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
D. 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统计样方内和正好在样方线上的所有个体
18:下列有关糖代谢及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肌肉、肝脏细胞中,②过程均可发生
B. 胰岛 A 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过程
C. 胰岛 B 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①、③过程
D. 胰岛素促进④、⑤、⑥、⑦等过程
19: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刺激③处,该处细胞膜电位变为外正内负
B. 若从③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④,E 能产生反射活动
C. 兴奋在①处的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较②处的传递速度快
D. 若在④处施加一较强电刺激,图中①~⑤处能测到兴奋的只有⑤
20:下表为某营养级昆虫摄食植物后能量流动的情况,按10~20%传递效率计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昆虫的前一营养级的能量至少有kJ
B. 昆虫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属于未利用的能量
C. 昆虫粪便量属于植物流向分解者能量的一部分
D. 昆虫同化的能量中约有14%用于其生长发育和繁殖
21:植物激素甲、乙、丙的作用模式如下图所示,图中“+”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甲、乙最可能代表脱落酸和赤霉素
B. 丙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的特点
C. 甲、乙、丙均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
D. 丙的极性运输受重力和光照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22:如图表示人的肝细胞与甲、乙、丙三种细胞外液的物质交换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内环境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B. 胰岛素、淋巴因子、神经递质均可分布于甲中
C.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因为乙中血红蛋白异常
D. 内环境的稳态只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有关
23: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下列说法与之不相符合的是
A. 在捕食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基本相同
B. 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之一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C.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中循环往返
D. 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是通过信息传递实现的
24:生活中存在以下现象:婴幼儿经常尿床,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由于惊恐而出现无意识排尿。以上现象说明( )
A. 婴幼儿在夜间产生的尿液较白天多
B. 婴幼儿排尿反射的传入神经兴奋只到达脊髓
C. 无意识排尿不属于神经反射活动
D. 脊髓的生理活动受大脑皮层的功能状态影响
25:糖尿病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临床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常见症状有多饮、多尿、多食以及消瘦等。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证明,只有小部分糖尿病患者是绝对缺乏胰岛素的,大部分患者血液中具有正常量或超常量的胰岛素。推测这些大部分患者患糖尿病的原因可能是 ( )
A. 靶细胞的胰岛素受体减少或亲和力降低
B. 胰岛素不能进入组织细胞直接参与代谢活动
C. 体内没有胰岛素的靶器官、靶细胞
D. 部分胰岛素在血液中发生了结构改变
26:运用生态学原理可以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提高大熊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B. “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中将蚕粪喂鱼,实现了生态系统能量的反复循环利用
C. 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雄虫的目的是通过提高害虫的死亡率来降低其种群密度
D. 引进新物种一定能增加当地的食物网的复杂程度,有利于该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
27: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植物的各个部位都能合成乙烯
B. 2,4-D等生长素类似物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
C. 植物的生长发育从根本上是基因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
D. 做预实验可以减小实验误差
28:下列关于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动物同化的能量中包括其粪便中的能量
B. 生产者能将约10%的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C. 相同条件下恒温动物的体重净增长低于变温动物消费者
D. 各个营养级具有的能量与其平均体重成正相关
29:生长素能促进细胞伸长生长,其作用机理为:生长素通过细胞壁,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通过进一步信号传递促进质子泵基因的表达,质子泵是细胞膜上转运H+的载体,可将H+从膜内运到膜外,使细胞壁酸化,酸化后的细胞壁变得松弛从而有利于伸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细胞伸长生长的过程中体积变化最大的细胞器是液泡
B. 据题意分析,生长素通过细胞壁的方式是协助扩散
C. 在幼嫩的芽、叶和发育的种子中,色氨酸经过脱水缩合形成生长素
D. 生长素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30:关于突触及其传递过程的不正确描述是( )
A. 突触释放的神经递质可以使肌肉收缩
B. 突触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C. 突触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D. 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等通过一定的方式形成突触
31:下图为部分碳循环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由生产者、Ⅱ、Ⅲ和Ⅳ构成的食物链中,能量流动是单向、逐级递减的
B. 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①②⑥⑧之和为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
C.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互利共生时,其生命活动所需的有机碳来自⑥过程
D. ①⑦⑧过程以CO2的形式进行,②③④⑤⑥过程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
3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与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血糖浓度、尿液浓度、体内温度的相对稳定都属于内环境的稳态
B. 把小白鼠和青蛙从 25℃转移至 5℃的环境中,耗氧量分别不变和减少
C. 下丘脑通过分泌相关激素控制胰岛细胞的分泌活动,进而调节血糖平衡
D. 血糖平衡调节及水盐平衡调节都存在反馈调节机制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0116281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