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教育是要增长孩子的善言善行!
更有趣的是,他特别感激小学班主任,打电话到老师家。老师不在家,老师的爱人接的电话,听到了他的故事。晚上老师回来,爱人就讲了这个故事,老师说已经不记得了。爱人很奇怪,这么典型的事例都不记得?老师就笑了,说,在我们班级,每个孩子都有天赋,都是“人才”。好老师的班级里,没有坏孩子,每一个孩子都好,语文不好数学好,数学不好体育好,体育不好品德好,总会发现你的好。
长善的四点注意
长善,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四点:
第一,传统老观念,就是吝于表扬孩子,不愿意给孩子肯定,赞美孩子一句,好像犯了什么错误一样。 这种观念在过去很多家庭都有,这是传统思维。
这是一封孩子写给父母的信:
每个孩子都希望做一个好孩子,在我成长的路上,我会迷惘,我会不知所措,可是,我很想很想把事情做好。
所以,在我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时候,你的肯定,会让我更加自信,相信自己是一个好孩子。
在我第一次做错的时候,你的鼓励,会让我不轻易放弃,努力,努力,再努力。
爸爸妈妈,千万不要在邻居阿姨面前说我笨,说我不行,那时,我的心特别地失落,甚至感觉在流血。从小就被贴了标签,是个坏孩子、笨孩子,我会抬不起头来,我会越来越笨。
爸爸妈妈,有了你们的鼓励,我不再害怕失败,我知道,每个人的天分不一样,只要我努力了,我会考出属于我的第一,走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爸爸妈妈,今天,我已经把自己的袜子洗了,还陪奶奶下楼拎菜,我正在努力地成长,你们看到了吗?
谢谢你们,在我弱小的童年,陪我一起走过….
第二,以为挑问题就是教育,主动扮演挑问题专家的角色。平时老师要经常给学生批卷,判对错。判多了,一不留心,我们的思维变成了一种判对错的思维。看到一个孩子,每天都是看哪里错了,渐渐成了习惯。父母也是。注意,孩子在成长,这个时期出现问题非常正常。我们一再强调教育的专业性,就在于能够帮学生化解问题,而不是放大问题。不能给孩子制造心灵的痛苦,痛苦会阻碍他的成长。
从不会到会的过程,肯定有做错的时候,我们要做的,首先是肯定做对的,而不是挑错误。这背后的思维模式,一种是相信,一种是否定,一再否定会让孩子自卑,自卑的孩子最后会无药可救。
有的学校,小学二年级孩子已经出现了厌学现象,我曾给一年级的老师们写过一封信,题目是《请关注班里那些跟不上的学生》:
每次小学开学,学生之间差别都很大,在课堂纪律上,在识字上,在同学之间交往上,在回答老师问题上,您关注过班里那些跟不上的学生吗?
一年级,他们开始跟不上,于是越来越孤独。三年级,他们已被班级定义为差生。小学毕业时,他们表现为很厌学,因为课堂对于他们是一种自卑和折磨。初中时,他们开始早恋、上网、逃学,到另外的世界里寻找快乐。再后来,他们成为社会的垃圾、不良少年,乃至于毒瘤。
社会批评、父母失望、学校开除,他们自己对自己的人生也很绝望。当初,他们带着童真,第一天走进学校时,就想成为不良少年吗?除了笨一些,除了坐不住,除了有些自我,他们不是坏孩子呀!为什么后来的人生沦落至此?老师的职责,到底是什么?
请关注班里那些跟不上的学生吧,他们需要您的鼓励,您的爱护。他们一生的命运,可能就握在您的手里。请您慈悲,不要让他们对这个社会越来越失望…...
他们,更需要您!
第三,不明善恶,不知道该长什么,不能够发现孩子的善。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孩子很好,优点很多,和家长交流时,家长却不相信,我的孩子有那么多优点吗?他成绩都不好。成绩不好就没有优点吗?我们举例证明,那天老师进教室,和孩子同行,他跑到前面给老师开门,多细心啊!家长又疑惑地来一句!会开门算什么优点?大家看,这是评价标准的问题。
说来好笑,我们经常和家长举证他儿子很优秀,家长却总是能举出一堆反证来,还会问:为什么一到你们班里就都变了?不是孩子变了,是因为在家里,好孩子也被遮盖住了。
在我们看来,一个孩子懂得给老师开门,比考试多考十分重要得不知多少倍,那是善心的流露。如果老师和家长对于善行非常在意,知道它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孩子的每一个亮点都很容易被发现。
有一次送朋友回家,我们俩边走边说着话。他们家住在二楼,刚到楼梯口,就听见‘“噔噔噔”的跑步声,原来是他的女儿在房间里听见爸爸的说话声,跑下楼来接我们。这个孩子心很清净,父亲在小区走路说话的声音,她能辨别出来。我和她爸爸都是做教育的,特别感动。
后来朋友又谈起一件事,有些遗憾。作文课上,女儿的老师让他们写一件难忘的事,一两百字就可以。他女儿写道:“有一天放学回来,开门的时候看见后面一个老奶奶还没有进来,我在门口推着门等奶奶进来,奶奶进来后我才把门轻轻关上,帮助别人真开心。”体会到了为别人服务的快乐,对于一个幼小的心灵,非常难得。这篇作文是满分十分,老师只给了六分,可能老师觉得这个事太小了。
作为老师,什么是我们最需要关注的?因开车撞人后故意杀人获刑的药家鑫在接受审判时,他读过书的学校出示了十三份优秀证书,以证明他是一个好孩子。我们不禁要问,一个好孩子怎么会突然杀人?十三份证书获评的依据是什么?论成绩。一个班里只有几个学生优秀,其他都是普通或者差生。论品行,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如果谁学习好谁就是优秀,学习不好就什么都不行,多数孩子未来的命运怎么办?品行在于老师的发现、老师的引导。不是孩子们没有善,是我们缺少了发现善的眼睛。
第四,老师和家长发愁,学生没有善,让我怎么长?学生的善是怎么出现的?上所施下所效,使作善。先上所施,孩子效仿,再来使作善,孩子就懂得怎么做了。孩子没有善,我们要想办法。
老师手里有两件法宝,一是使作善,二是长善。如果能信手拈来,学生就会如沐春风般地成长。
去拜访一位老教师,老教师一招手:“小高,来给叔叔倒杯水。”小朋友马上跑过来。老教师马上接一句:“这个双手端茶杯的姿势做得不错。”孩子笑了。研究完教育,再来观察这些老教师身上那些细微的行为,觉得又专业,又娴熟。
– END –
文章版权属于作者,文中观点不代表发布方,仅供参考。
文章版权属于作者,文中观点不代表发布方,仅供参考。
诚敬儒文化知行合一学习平台:幼儿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三大版块上线试运行,持续完善更新中!诸多典范案例,学习心得、大德老师系列课程等,助您实现幸福人生!敬请按照下图方式,识别二维码后进入学习!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0116266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