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1(部编版)(剖析版)

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1(部编版)(解析版)

-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尝试卷01(部编版)

考试时间:90分钟 测验分值:100分

考试范围:八上全册

一、选择题(25小题,共50分)

1.参加过辛亥革命的吴玉章说过:“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盜,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做是疯子的人。相反在革命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辛亥革命( )

a.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b.繁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c.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d.改动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了从前反皇帝被认为是疯子,辛亥革命后拥护帝制会被认为是疯子,可知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转变。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看法深入人心,是思想上的解放,a正确;材料反映的变化与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无关,排除bc;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排除d。故选a。

2.“少帅张学良的部队冲入委员长的行营,要求他停止对共产党的‘围剿’,以便一致对日抗战。这叛乱的目的既达,中国的政治从此改观……”这里“中国的政治从此改观”是指( )

a.国民政府统一全国 b.揭开国共两党由内战到结合抗战的序幕

c.全民族抗战正式打响 d.开启了华夏局部抗战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少帅张学良的部队冲入委员长的行营,要求他停止对共产党的‘围剿’,以便一致对日抗战”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对蒋介石实行兵谏,逼迫蒋介石联共抗日,后经中国共产党的调停,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记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揭开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战的序幕,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与1928年“东北易帜”有关,排除;c项与1937年“七七事变”有关,排除;d项与1931年“九一八事变”有关,排除;故选b。

3.曹汝霖在回忆录中写道:“宴到中间,承宣宫人告,吴总监来电话,天安门外有学生千余人,手执白旗,口号为和会失败,攻击曹总长诸位,请诸位暂留公府,不要出府回家,因学生将要游行……”作者回忆的这件事情是( )

a.1895年的公车上书 b.1919年的五四运动

c.1921年的中共一大 d.1927年的四一二政变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19年初,由于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导致五四运动爆发。北京十余所学校的3 000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广场前集会、游行,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口号。还火烧了曹汝霖的住宅。从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天安门……学生千余人”“和会成功”“攻击曹总长诸位”“游行”等关键信息,可判断为五四运动,b符合题意;公车上书揭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a不符合题意;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c不符合题意;四一二政变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始破裂,d不符合题意;故选b。

4.列宁说:“中国人对欧洲人的进攻,这次遭到了美国人、法国人、德国人、俄国人和日本人等的疯狂镇压。如许的暴动究竟是由什么引起的呢?那些用传教的鬼话来掩盖掠夺政策的人,中国人难道不痛恨他们吗?”列宁评价的事件是

A.虎门销烟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00年6月,为了镇压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俄、英、美、日、德、法、意、奥八个国家拼凑了多人的队伍,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所以列宁上述评价的就是这场战争,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答案选D。

5.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道:“人人封章(上书),得直达于上(皇上)。”材料反映的与戊戌变法诏令有关的内容是(  

A.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B.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C.发展农工商业            D.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人人封章(上书),得直达于上(皇上)”分析可知,“封章(上书)”反映的与戊戌变法诏令有关的内容是创办报刊,“直达于上(皇上)”反映的意思是允许人们可以上书给皇帝,这体现了戊戌变法中的允许官民上书言事,开放言论的措施,所以A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故选A。

6.《纽约时报》1911年11月6日载文:“中国的统治者……学到了苦涩的一课,明白了一个古老守旧的东方国家与一个积极学习西方思想观念的东方国家之间存在着悬殊的差距。”材料中“苦涩的一课”是指(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明白了一个古老守旧的东方国家与一个积极学习西方思想观念的东方国家之间存在着悬殊的差距”的信息可知,古老守旧的国家指的是中国,积极学习西方思想观念的东方国家指的是日本,1894年,日本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丧失了很多主权,B符合题意;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英国不是东方国家,A不符合题意;八国联军的发动国也不是东方国家,C不符合题意;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是1937年,D不符合题意;故选B。

7.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甲午战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这是近代百年的一个历史转机。据此,下列关于甲午战败影响的论述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给中华民族带来严重的民族危机          B.战败源于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C.刺激了百日维新的兴起                D.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甲午战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这是近代百年的一个历史转机”,结合所学可知,甲午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严重的民族危机;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甲午战败刺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ACD三项的内容都与题干相符,不符合题意;材料信息没有涉及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B项符合题意。

8.1949年的美国《生活》杂志刊登了一幅解放军解放上海后,很多战士睡在马路边上的照片,照片标题为“国民党统治时代结束了!”下面叙述中,对这句话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上海是最后一座解放的城市

B.解放军的行动赢得了民心,国民党统治必将被推翻

C.上海解放标志着国民党统治被推翻

D.上海解放标志着解放战争的胜利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战士睡在马路边上”,可见解放军战士宁可睡在马路上,也不扰民。再根据“国民党统治时代结束了!”可知解放军赢得了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国民党统治必将被推翻,B项理解正确,符合题意;ACD三项的说法都不正确,排除;故选B。

9.在谈到道光皇帝(1821﹣1850年在位)为什么把他的墓修筑得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小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龚书铎教授说:是因为“在他手上打了败仗丢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这里所说的“土地”是指(  

A.九龙司       B.香港岛       C.台湾       D.辽东半岛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时,中国的皇帝是道光帝,“在他手上打了败仗丢了土地”意思是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后,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所以这里说的“土地”是指香港岛,B符合题意;九龙司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割让给英国的,A不符合题意;台湾和辽东半岛是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割让给日本的,CD不符合题意;答案选B。

10.鲁迅先生曾这样咏赞中国共产党诞生“它是远方地平线上已经看得见桅杆的那一航轮船,是挣脱母腹的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是林中的响箭,是报春的 惊雷。”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A.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B.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C.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D.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选项D符合题意;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A排除;长征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B排除;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C排除。故选D。

11.提出“自强”“求富”口号的是(  

A.新文化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洋务运动

【答案】D

【解析】根据已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内外交困。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他们掀起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兴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兴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D符合题意;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口号是民主与科学,A排除;戊戌变法的口号是变法图强,B排除;辛亥革命的口号是民主、共和,C排除。故选择D。

12.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是(  

A.太平天国起义       B.义和团运动

C.黄巾军起义       D.绿林赤眉起义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但它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A符合题意;BCD项的规模没有太平天国的大,排除。故选择A。

13.提出“实业救国”的状元实业家是(  

A.李鸿章       B.张之洞       C.梁启超       D.张謇

【答案】D

【解析】《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在中国开矿设厂,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剥削中国人民。张謇深感要挽回中国的利益,必须发展本国的工商业,于是他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回乡创办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D符合题意;李鸿章、张之洞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AB排除;梁启超是戊戌变法的代表人物,C排除。故选择D。

14.孙中山先生在探索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中领导了辛亥革命。这次革命是历史性巨变。主要原因是(  

A.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B.阻碍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C.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D.消除了地方割据的根源

【答案】A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变化。A正确;C排除;辛亥革命没有阻碍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B排除;辛亥革命没有消除地方割据的根源,D排除;故选A。

15.下图是新编《中国历史》第一单元的目录,根据内容判断其单元主题应是 (  

 A.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答案】C

【解析】由题干中的“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等,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鸦片战争失败,随着剥削的加重,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引发太平天国运动,因此单元主题应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以C项符合题意;近代化的探索开始于洋务运动,所以A项不符合题意;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所以B项不符合题意;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义革命的开始,所以D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C。

16.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这里的“新”不包括(  

A.革命出现了崭新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B.革命开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手段

C.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D.革命以共产主义为远大目标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武装斗争方式在以前的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中都出现过,不是“新”的表现,B正确;ACD是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出现新面貌,排除。故选B。

17.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下列选项搭配正确的是

林则徐、魏源——新文化运动  李鸿章、左宗棠——洋务运动(  

康有为、梁启超——戊戌变法  孙中山—辛亥革命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C

【解析】结合课本所学可知,林则徐没有参与新文化运动,不符合题意,故把含有的ABD项排除;李鸿章、左宗棠领导洋务运动,康有为、梁启超领导戊戌变法,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故C项②③④符合题意,故选择C。

18.新文化运动带有对辛亥革命“补课”的性质。这主要是因为它(   

A.肯定了民主自由原则       B.完成了辛亥革命未完成的任务

C.也是一场文学革命       D.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新文化运动前,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在宣传各自的政治观点时,都没有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D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19.轰轰烈烈、席卷东南的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事件是(  

A.永安封主       B.定都天京       C.天京事件       D.天京陷落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56年,天京事变,东王杨秀清被杀,北王韦昌辉被处死,翼王石达开出走,实力大减,使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C符合题意;AB项发生在在由盛转衰之前,排除;天京陷落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标志,D排除;故选择C。

20.近代以来,外国资本虽然也在中国设立一些加工、航运、银行等企业,但还没有条约根据。后来列强获得“条约根据”得益于(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失败,清政府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允许外国在中国开办工厂,使得外国资本在中国设立一些加工、航运、银行等企业,获得“条约根据”,C符合题意;ABD三项的战争没有涉及这样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故选C


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1(部编版)(解析版)

21.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历程中,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的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三大       C.古田会议       D.遵义会议

【答案】C

【解析】1929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即古田会议,在福建上杭县召开,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C符合题意;中共一大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A不符合题意;中共三大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B不符合题意;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2.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其爆发的导火线是(  

A.德国强占胶州湾       B.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C.十月革命的影响       D.中国在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

【答案】D

【解析】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学生三千多人,在天安门前集会讲演,随后举行游行示威,五四运动爆发,其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D符合题意;ABC项没有直接导致五四运动爆发,排除。故选择D。

23.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居住在上海的人们获得战场消息的最佳方式是(  

A.阅读《新青年》       B.阅读《申报》

C.阅读《民报》       D.阅读商务印书馆的小册子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1894年”,结合所学知识,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B符合题意;《新青年》是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杂志,A排除;《民报》是1905年孙中山创立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的机关刊物,C排除;商务印书馆于1897年在上海创办,D排除。故选B。

2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宣布,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  

A.南京临时政府       B.资产阶级       C.全体国民       D.革命党人

【答案】C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C正确;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A排除;资产阶级革命派是辛亥革命的领导阶级,BD排除;故选C。

25.1898年光绪帝按维新派意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法令,以下变法措施中最能体现发展资本主义愿望的是(  

A.训练新式军队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开办新式学堂       D.裁撤冗官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主要内容: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训练新式陆海军;创办报刊、开放言论等,这些措施中,对中国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起着最为直接作用的一条是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B符合题意;训练新式军队是军事方面的,A不合题意;开放新式学堂是教育方面,C不合题意;C. 裁剪冗官是政治方面不合题意。综上所述ACD不合题意,故选B。

二、非选择题(4小题,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著名学者辜鸿铭说:“咸同年间(1851—1875年),粤匪扰乱。清廷如一丛病之躯,几难著手。得一时髦郎中湘乡曾姓者,拟方名曰‘洋务清火汤’,服若干剂未见转机。”

(1)材料一中“粤匪扰乱”是指什么历史事件?“曾姓时髦郎中”所开“洋务清火汤”的主药是什么?

材料二  李鸿章明确提出铁路乃自强根本,是修筑铁路的积极主张者。19世纪70年代,他在致友人的一封信中说:“我曾拜谒过恭亲王(奕䜣),向他说明修筑铁路的好处,他也深以为然,但却说没有人敢牵头主持修路事宜。我又恳请他向两宫皇太后(慈安、慈禧)禀明,他说她们受到的压力很大,也不能决定是否该支持修筑铁路,自此就再也没有下文了。”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2)据材料二概括材料所反映的时代特点。

材料三  作为中国近代化的最早尝试,洋务运动深刻动摇了传统农业社会的经济结构……这也意味着长期适用于农业社会和自然经济的中国传统文化,必须努力适应刚刚起步不久的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和商品经济的要求。

——摘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后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汉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

——摘编自陈学恂《中国近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

(3)据材料三,分析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

材料四  鸦片战争以后,面对以近代军舰和枪炮武装起来的敌手,清廷却仍以弓马考选武将;只会背诵四书五经、写八股时文的迂呆,却要担负安邦治国的重任。学用脱节的悖谬,已经暴露得十分明显。

——袁伟时《破解洋务运动的遗恨》

(4)材料四中作者将洋务运动失败原因归结为哪一制度的缺陷?针对这一状况,晚清政府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采取了什么措施?

【答案】(1)太平天国运动;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2)中国近代化进程开启,或开始向西方学习;守旧势力依然强大。

(3)冲击了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冲击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推动了文化教育的近代化;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4)科举制度。创办新式学堂,废除八股文,停止科举考试。

【解析】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粤匪扰乱”是指太平天国运动;“曾姓时髦郎中”所开“洋务清火汤”的主药是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2)依据材料二“我曾拜谒过恭亲王(奕䜣),向他说明修筑铁路的好处,他也深以为然,但却说没有人敢牵头主持修路事宜。我又恳请他向两宫皇太后(慈安、慈禧)禀明,他说她们受到的压力很大,也不能决定是否该支持修筑铁路,自此就再也没有下文了”的信息可知,材料所反映的时代特点是开始向西方学习;守旧势力依然强大。

(3)依据材料三“作为中国近代化的最早尝试,洋务运动深刻动摇了传统农业社会的经济结构……这也意味着长期适用于农业社会和自然经济的中国传统文化,必须努力适应刚刚起步不久的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和商品经济的要求”的信息可知,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是冲击了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冲击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推动了文化教育的近代化;依据材料三“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汉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的信息可知,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是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4)依据材料四“只会背诵四书五经、写八股时文的迂呆,却要担负安邦治国的重任。学用脱节的悖谬,已经暴露得十分明显”的信息可知,作者将洋务运动失败原因归结为科举制度的缺陷;针对这一状况,晚清政府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采取的措施是创办新式学堂,废除八股文,停止科举考试。

27.毛泽东的诗词是记载中国革命伟大历程的史诗,请阅读以下诗词并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修铜一带不停留,便向平浏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沉,霹雳一声暴动。

    ——《西江月•秋收暴动》

材料二: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

材料三:钟山风雨起仓黄,百万雄狮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材料一反映的是毛泽东领导发动的哪一次武装起义?在起义失败后,他率军建立了哪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这次“远征”被称为什么?红军“远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是解放战争中的辉煌战果,南京是什么时间解放的?今天的北京在当年又是通过哪一战役实现解放的?

(4)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时期,由国民党领导中国革命失败,到中国共产党取得伟大的胜利,你有何感想?

【答案】(1)秋收起义;井冈山根据地。

(2)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长征;红军三大主力的会师。

(3)1949年;平津战役。

(4)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依据材料一“军叫工农革命,……秋收时节暮云沉,霹雳一声暴动。”“《西江月•秋收暴动》”可知,反映的是毛泽东领导发动的秋收起义。1927年,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秋收起义。起义开始时攻占了一些县城,但由于城市里敌人的力量比较强大,工农革命军损失惨重;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分析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他率领工农革命军向湘赣边的井冈山进军,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2)依据材料二“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结合所学知识,1933年10月,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围剿”。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长征;长征途中的1935年1月,党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会后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长征到达甘肃,同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3)依据材料三中的“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结合课本所学,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国民党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顷刻间土崩瓦解,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了统治中国22年之久的国民党政权垮台;在淮海战役进行的时候,东北解放军又挥师入关,开赴华北战场,同华北解放军合力进行平津战役。解放军采取“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方针,以神速动作,把敌军分割包围在北平、天津、张家口等孤立据点,截断敌军难逃和西窜的通路,华北敌军成了“瓮中之鳖”。人民解放军先后攻克张家口、天津等地。由于中国共产党的争取,北平国民党军队在总司令傅作义率领下,接受和平改编,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建国后,北平改名为北京。

(4)依据课本所学,中国共产党领导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开辟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充分发动了人民群众;解放战争时期,广大人民群众自发支援中国共产党的军队,人民解放军队,由此可知围绕着: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中国共产党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由此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革命道路要符合国情等。

28.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从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解放前,东北地区曾流传着这样的民谣:“苦难十四年,日本和汉奸,压迫老百姓,有苦不敢言……”

(1)东北人民“苦难十四年”开始于哪一事件?面对日本的侵略,中国人民开始局部抗战的部队有哪些?

材料二 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之处置。

——张学良、杨虎城通电全国的电文

(2)张学良、杨虎城在哪一事件后发表上述电文?这一事件后蒋介石被迫接受张学良和杨虎城提出的什么主张?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这一事件的出发点是什么?

材料三  卅万亡灵,饮恨江城。……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

(3)请列举发生在1938年和1941年的两个战役,以彰显中国人民在抗战中“捐躯洒血,浩气干云”的气慨。请写出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答案】(1)事件:九一八事变。

部队:抗日义勇军,抗日游击队,东北抗日联军等。

(2)事件:西安事变。

主张: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出发点:全民族的利益出发。

(3)战役:1938年台儿庄战役(或武汉会战),1941年第三次长沙会战。

决定性因素: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

【解析】

(1)东北人民“苦难十四年”开始的标志是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沦陷,中国抗日战争开始。面对日本的侵略,中国人民开始局部抗战的部队有抗日义勇军,抗日游击队,东北抗日联军等。

(2)材料二“张学良、杨虎城通电全国的电文”可知,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党中央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蒋介石被迫接受张学良和杨虎城提出的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8年春,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山东台儿庄与日军展开激战,歼灭日军1万多人,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重大胜利。1941年12月24日一1942年1月15日的第三次长沙会战,中国军队赢得会战的胜利,这一胜利增强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也令国际舆论刮目相看,鼓舞了盟国的抗日斗争。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

29.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 

材料二  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末,是中国清代的鼎盛时期,史称“康乾盛世”。那个时期,中国的工业产量居世界前列。但正是在这个时候,欧洲诸国先后开始了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和产业革命,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后来居上。而中国当时的统治者对这一历史性大变革却茫然无知,仍沉迷于盲目自大之中,视西方科学技术为“奇技淫巧”。“康乾盛世”之后的100多年,中国的发展大大落后了,国际地位急剧衰落,沦为半殖民地,备受外强欺侮。

(1)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对应中国近代史上外国列强的三次侵华战争,清政府被迫与外国列强签订了三个不平等条约,请你写出其中任意一幅图片所对应的条约名称。

        (填写图片编号)——《        条约》

(2)19世纪中后期,外国列强接连发动的侵华战争,使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面对列强侵略,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请你写出这个时期反抗外国侵略的一位英雄人物及其事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分析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

【答案】(1)《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1)人物:邓世昌事例: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或1894年)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全舰将士与日舰展开激战,最后壮烈牺牲。其他符合题意的人物和事例均可。

(2)没落的封建专制制度和综合国力的衰弱是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

【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的图一描写的是鸦片战争,签订的是《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图二描写的是甲午中日战争,签订的是《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图三描写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的是《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后期,中国人民奋起反抗列强侵略,留下了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例如邓世昌,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日本在黄海大东沟袭击北洋舰队,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全舰将士与日舰展开激战,为了保护旗舰,最后壮烈牺牲。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反抗外来侵略的战争中,清政府屡战屡败,妥协投降,使中国人民遭受了一次又一次的灾难,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究其根源,没落的封建专制制度和综合国力的衰弱是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0116239932.html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