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成绩小学好,男孩后劲足”,果然吗,为什么?

“女孩成绩小学好,男孩后劲足”,真的吗,为什么?
“女孩成绩小学好,男孩后劲足”,真的吗,为什么?mp3


本文看点

有人一听到男女问题就上头,就会搬出普遍真理,男孩女孩都一样。真是这样吗?本文用意不在于夸大男女区别,而是在探讨和孩子怎样沟通,可以让孩子产生自己的想法,更有创造力。



 周一

思维 🌏

全文共3038字,阅读时间8分钟


🌿🎨🌏


某日,在送孩子上学路上,听到了两位奶奶的对话,一位奶奶说“我那孩子这次没考好。”另外一位奶奶安慰她说,没事,男孩后劲足,等到了初中高中,男孩的成绩就上来了。

很显然这是一句安慰人的话,我也被这样安慰过。

和我一起接孩子的妈妈,她家闺女考得不错,她用现身说法安慰我,“我的成绩在小学、初中的时候都是拔尖的,可到了高中,我学的是理科,高一还行,到了高二高三,我的排名就掉下来了,我们班那些男生的成绩就上去了。”

我明白她是在很用心地安慰我。不过不得不说,这句安慰人的话,也确实是人们的普遍感受。(当然你也可以举出很多相反的例子。)

对于男孩的后劲足,有一个解释是男孩发育得晚。还有一个解释认为,社会上对于男孩女孩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对女孩的要求是要乖,要按照老师、家长的话去做;对男孩的要求呢,不乖才是男儿本色。(这其实是一种社会期待,有一种效应叫做罗森塔尔效应,讲的就是父母老师的期待对孩子的影响。)


(电影《小王子》剧照)

两种指导孩子的方式,你选哪种?

有实验者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想要看看是不是男孩喜欢反抗权威,女孩习惯于按照要求去做。

实验用权威和开放的两种语气来指导男孩和女孩。

结果发现,如果指导语是权威的,不容置疑的,女孩会依据指导语行事,即使条件已经发生了变化。男孩在条件改变的时候,不会再依指导语行事,而是会发生变化。

上面说的是当指导语是以一种权威方式发令的情况。

如果指导语是开放的,比如说“你的握拍方法之一可以是……”,当条件发生变化时,男孩和女孩都没有墨守成规,而是做出了调整。

可见,是不是会“听话”,其中一个影响因素是指导语,当指导语是开放的时候,无论男女都会依势而变。只有当指导语用权威的方式发布出来,女孩(并非所有)才会倾向于遵守权威。

这个实验来自于《专念学习力》。

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呢,实验者是想要解释一个现象,那就是为什么在学习的早期,女孩的数学问题一般会优于男孩,但是在高中的后期以及大学阶段,通常会发生逆转。

“女孩成绩小学好,男孩后劲足”,真的吗,为什么?

(电影《小王子》剧照)

她得出的结论是,当接触更高深的数学时,我们必须对之前学过的概念举行修订。比如,起初我们学习数字,后来发现,还有质数、无理数等不同的数学体系。

“早期的学习越僵化,我们就越难打破固有的概念,将新信息纳入进去。‘好女孩’一般会以绝对化的办法,从老师或权威那里学习基础知识,所以要想修订数学概念,会有困难。”

有一说一,“好女孩”是有,“好男孩”也不少。咱们没必要纠结于男孩女孩的性别差异,咱们把注意力放在规避早期学习僵化的事情上。

如何才能不让孩子用绝对化的方式去学习呢?怎样让孩子能够在学习中灵活自如呢?

也许我们只需要用开放的办法来指导孩子。

开放的方式

多用“也许”“可能”

我们在指导孩子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把话说死,而是要有一定的开放性,比如打球的时候,你可以告诉孩子说,“你的握拍方法之一可以是……”。“我的方法是这样的,可能你还会有更好的方法。”

因为双减的原因,孩子早晨的时间充裕了。我会在小黑板上给他准备一个问题,早晨和他一起讨论。这个问题来自于《孩子提问题,大师来回答》。(有时候也会听烦了,孩子会让我给他读别的故事)

“女孩成绩小学好,男孩后劲足”,真的吗,为什么?

这本书里的问题,很多都是孩子之前问过我的,所以他还是很感兴趣的。比如孩子问过“第一粒种子是从那里来的?”“除了人之外,狮子和老虎有没有天敌?”“数字是不是永无止境的?”

你会发现,回答孩子这些问题的大师,他们在回答一些并没有正确答案的问题的时辰,会用到“也许”“可能”“大概”这些开放式的指导语。

再或者直接不说答案,而是说出自己的经验。比如说,有孩子问“环球一圈需要多长时间”?一位探险家、马拉松运动员是如许回答的:“我不知道环球一圈需要花多长时间,但环球跑一圈花了我1789天,并磨破了我53双鞋。”

“女孩成绩小学好,男孩后劲足”,真的吗,为什么?

(绘本《纸袋公主》)

开放的方式

尽可能不给孩子严格的步骤要求

我们在给孩子建议时,要将其当成是一个粗略的指导,而不是严格的步骤要求。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0116238260.html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