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大家谈】为什么肯定要给孩子吃零食
如果我问家长们
有没有给孩子吃零食
我相信得到的答案一定是否定的
或者是内心不想让娃儿吃
实际吃不吃的再说
为啥不想让娃儿吃零食呢
很简单
大家都觉得零食没养分啊不健康啊
尤其是比较关注养生的家长们
那么管束的结果如何呢
看一个实例
一位19岁的女孩爱喝碳酸饮料
但由于父母的严酷控制一直没法喝
上了大学后因为没有了父母的管束
女孩肆意的喝可乐(天天三四瓶)
最终导致牙齿酸蚀症和慢性牙髓炎
看到结果了吗
你越限制的
可能就是孩子越想抵达的
就像众多网瘾少年
哪个不是家长严厉打击的结果呢
可能有人会质疑了:
咋,那就别管了吗
那就放任孩子爱干啥干啥吗
那还得了?!
我们的本意当然不是如此
而是想说对于人的天性
一味的限制反而会引发逆反心理
而顺应天性正确管制才是对的
比如说爱吃零食即是孩子的天性
爱而不得就会用不正当的方式来满足
比如偷家长的钱去买零食
比如蹭别人的零食而被引诱
家长当然是为了孩子好
但吃零食的各种危害
对于孩子来说晦涩难懂
他们唯一知道的是零食果然好吃
且孩子爱吃零食不仅仅是因为嘴馋
更是心理和心理的双重需求
从生理上说
孩子胃容量较小
一餐吃不了多少
但日常活动多总能量需求大
所以世界卫生组织建议:
大于一岁的孩子可以每天3-4餐
或者根据需要在两餐之间增加1-2次零食
从心理上说
吃零食可以缓解孩子的负面情绪
吃东西的过程除了有美食带来的快感
还有吃东西时的与食物的接触
这一感觉信息传递到大脑中枢
能产生令人愉快的多巴胺
怪不得有人心情不好时就爱吃了
胖不胖的先不去管它
零食填满的不仅仅是孩子的胃
更是孩子幸福的童年
有一个孩子因为家长不让吃零食
如果偷吃就会罚站或被骂
结果她学会了压抑克制自己的欲望
长大后她有能力自己买零食了
但却似乎永远都没有满足感
买了很多很多也觉得不够
更不愿意分享给他人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
“人的一生,总是在弥补童年的缺失。”
童年的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的孩子
长大后内心都有个填不满的黑洞
多少人因为童年的缺憾
终其一生都在报复性补偿
我们到底该怎么做呢
又不能不让吃
吃太过也不行
我们可以借助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人类有五大需要,从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归属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低层次的需要被满足后,才会有高层次的需要。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0115258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