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初中.教育叙事(53) | 王天瑞:酷爱为本,知行合一
热爱为本 ,知行合一
九年级是中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化学作为九年级学生新接触的学科,也是中考必考科目,我认为化学授课的关键在于引导并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将“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一旦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起来了,那么学习就会变得容易起来。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形成良好的专科素养,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在学生面前树立一定的威信。比如,当学生问你一些简单的问题你却解答不出来,学生就会认为老师不行,“恨屋及乌”,从而对本科目失去兴趣。相反,如果学生问你很难的题目,你能巧妙地解答出来,学生就会因为崇拜老师而对本科目产生浓厚的兴趣。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主阵地”,合理支配好上课时间,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每节上课之前,我都会精心备课,依照课程标准,确立教学目标,把握重点、难点,经心设计教学环节,精神饱满、充满激情带动学生进入学习环节。在授课过程中,始终保持思路清晰,语言表达准确,突出重点,辨析易错点、攻破难点。
我将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等观念应用在具体的化学教学中,鼓励学生发散思维,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积极发挥先生的主动性。与此同时,我也耐心地启发诱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打压、斥责学生,在教学活动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在进行复习时有这样的一节课:在研究实验室氧气制法的教学中,教材上是以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来制取,由于学生已经知道了很多方法可以得到氧气,所以一部分学生主张用水电解来制取氧气,为此在课堂上进行了一场争论。有些学生认为:电解水原料取之容易,且产物无污染,符合绿色化学,而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过程复杂,同时还有定的危险性,二者比较当然是用水为佳。面对这种现实,如何不否定学生的想法,且还能激发的兴趣,于是我提出了:一堂课40分钟,我们既要制取氧气,还要研究其化学性质,时间来的及吗?讲堂静了下来,我灵机一动,接着开导,用水制取氧气,方法是可行的,也是很理想的,更符合绿色化学的精神,问题的关键是能否在不需要消耗大量电能的情况下,也能制得氧气呢?要注意我说的是实验室制取方法。这样既肯定了学生的思维,又教育了学生学会节俭的好习惯,同时又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就这样师生共同探讨的现状下结束了本节课的教学,且效果也相当不错。由此我想,如果能把课堂也变成师生共同探讨问题的主阵地,那也肯定是一种很好的教学。
教育的过程是静待花开的过程,是心血和汗水的浇灌才能开出智慧之花的过程,它不会马上得到回报,也许真正的回报和巨大的效果需要等到十几年或几十年后才能真正体现。但教学的过程也是快乐的,和一群学生一起净化自己的心灵,感受着青春的气息。学生是需要用严和爱来领导他们走入人生的正道的。在摸索中前进,有过不少的波折,也经历过无数的喜悦,看着自己的学生能有收获,就像看见自己的作品能有成果一样高兴。“亲其师而重其道”,我将尽力以青春热血和无尽的关怀传知识之道、精神之道,以一个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酿造精神的醇酒。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0113269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