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亲眼目睹孩子变“抑郁”的过程:新冠一代的他们,扛过了病毒,却没逃过
01
网上有位家长分享了自己孩子从疫情前到阅历疫情之后的心理变化:
9月,儿子刚上小学一年级,每天放学以后都是主动写作业,从不让人操心。
那一年,他交了很多好朋友,过华诞还收到了很多同学的礼物。
老师都表扬他:阳光开朗、酷爱学习、同学缘很好。
,因为疫情,上二年级的他不得不在家上钩课。
跌跌撞撞,我们从一开始的不适应到轻车熟路,网课是这代孩子必须具备的新技能之一。
之后,一遇上疫情严重的时候,就需要网课。
直到今年,我发现,疫情改变了学习方式,连带着孩子也被改变了。
儿子一上网课,就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搞小动作,做作业也磨磨蹭蹭。
甚至开始沉迷网络游戏,对一些小事特别容易暴躁,情绪化,叛逆又冲动。
△图源|内部素材
有天晚上,因为作业没做完,没收了他的手机。
他无法接受,大喊大叫,用头撞门威胁我要手机,最后瘫坐在地上嚎啕大哭。
我瞬间慌了神!
在儿子确诊后的那段时间,我始终不敢相信,也想不通:
我尽心尽力为他,几乎事事依他顺他。
好好的孩子,怎么就抑郁了
△图源|CCTV-9 《我们如何对抗抑郁》
新冠一代的孩子
心理问题比我们想的更严重!
新冠疫情期间出生的儿童,与疫情前出生的孩子相比,无论在言语、运动和整体认知等方面能力都有显著下降。
中科院院士陆林就多次表示:疫情以后,儿童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明显增加。
一项针对6~15岁被隔离儿童进行的调查数据也显示:36%的孩子表现出了抑郁、焦虑症状。
△图源|CCTV-9 《我们如何对抗抑郁》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孩子是环境的产物!
什么样的环境,塑造出什么样的孩子。
孩子的生存环境,已然变得“封闭”且“高压”:网课的封闭居家、缺少同伴交流、运动缺乏、学习压力增大…
长期的封闭环境,孩子的负面情绪增多,会更容易沉迷虚拟世界,再加上没有宣泄的出口,进而引发心理问题。
清华大学教授彭凯平就在一次采访中透露,疫情下青少年心理问题频繁,极易出现“四无”现象:
第一,学习无动力,没有家长和老师逼着孩子们就不爱读书;
第二,对真实世界无兴趣,开始沉迷于游戏、各种虚拟社交,对真实世界失去兴趣;
第三,社交无能力;
第四,对生命价值无感受。
原来,我一直以为对儿子的好,其实除了让他衣食无忧之外,却忽略了他的心理需求。
这也就是为什么,父母眼里好好的孩子,却变得千疮百孔~
这3年,她把一家老小照顾得很好,就算再困难,也没让孩子感受过物资的紧缺。
网课期间,她几乎是寸步不离的为儿子服务。
她付出了所有,竟把儿子变成了混世魔王。
儿子背着她通宵玩游戏,不愿意学习,作业敷衍。
最后,心力交瘁的妈妈和孩子,双双确诊抑郁症。
谁能想到,疫情这3年,孩子扛过了病毒,却没逃过焦虑、抑郁的攻击!
父母该如何
拯救这群孩子呢?
孩子心理出现问题,环境影响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和父母的教育方式也是离不开的。
在这里,大熊医生给大家分享几点有用的经验,希望各位父母能有所借鉴:
1、父母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孩子情绪才能稳定
心理学有个现象叫:镜像思维。
即父母的情绪波动就像一面镜子,直接折射孩子的心理变化。
父母一定要学会处理好自己的情绪,给孩子营造一个积极正向的环境。
△图源|摄图网 ID:500951553
2、适当运动,能缓解焦虑情绪
运动是孩子大脑最重要的营养剂,是治愈一切的解药。
运动还能促进大脑分泌内啡肽、5-羟色胺,让孩子感到轻松愉悦,从而减少抑郁情绪。
随着疫情放开,外出限制越来越少,在身体的允许的条件,家长可以多带孩子进行户外运动,劳逸结合。
△图源|摄图网 ID:501408690
3、多和孩子沟通交流
– END –
如果您对少年儿童学习困难
矮小、性早熟、多动症
自闭症、语言发育迟缓
青少年发育等任何方面有问题,
都可以给我们发送信息,我们将选取问题,
请专业的医生为您解答!
欢迎与我们联系!
(可直接编辑问题发送至公众号哦~)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0112276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