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亲眼目睹孩子变“抑郁”的过程:新冠一代的他们,扛过了病毒,却没逃过

我亲眼目睹孩子变“抑郁”的过程:新冠一代的他们,扛过了病毒,却没逃过

这场3年的疫情,随着大家“阳过”和“阳康”,彷佛正悄悄走向尾声。
病毒真的要从我们生活中消逝了吗?
关于这个问题,大熊大夫不能随意下结论。
但能确定的是,新冠一代的娃儿,活得比我们想象中糟糕…

01

好好的孩子
过着过着就抑郁了!


网上有位家长分享了自己孩子从疫情前到阅历疫情之后的心理变化:

9月,儿子刚上小学一年级,每天放学以后都是主动写作业,从不让人操心。

那一年,他交了很多好朋友,过华诞还收到了很多同学的礼物。

老师都表扬他:阳光开朗、酷爱学习、同学缘很好。

△图源|摄图网 id:303486439

,因为疫情,上二年级的他不得不在家上钩课。

跌跌撞撞,我们从一开始的不适应到轻车熟路,网课是这代孩子必须具备的新技能之一。

之后,一遇上疫情严重的时候,就需要网课。

直到今年,我发现,疫情改变了学习方式,连带着孩子也被改变了。

儿子一上网课,就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搞小动作,做作业也磨磨蹭蹭。

甚至开始沉迷网络游戏,对一些小事特别容易暴躁,情绪化,叛逆又冲动。

△图源|内部素材

有天晚上,因为作业没做完,没收了他的手机。

他无法接受,大喊大叫,用头撞门威胁我要手机,最后瘫坐在地上嚎啕大哭。

我瞬间慌了神!

之后,类似的事情还发生过好几次。
我觉得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就带着儿子去做了心理咨询。
当我看见诊断书上刺眼的“轻度抑郁”

在儿子确诊后的那段时间,我始终不敢相信,也想不通:

我尽心尽力为他,几乎事事依他顺他。

好好的孩子,怎么就抑郁了

△图源|CCTV-9 《我们如何对抗抑郁》

02

新冠一代的孩子

心理问题比我们想的更严重!



后来,我除了咨询心理医生之外,自己也搜集了很多相关的资料。
发现了一个可怕的事实:从后,这一代的孩子,正经历最严重的“新冠次生灾害”。
美国布朗大学有一项研究表明:










新冠疫情期间出生的儿童,与疫情前出生的孩子相比,无论在言语、运动和整体认知等方面能力都有显著下降。









同时,孩子的心理也遭遇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中科院院士陆林就多次表示:疫情以后,儿童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明显增加。


一项针对6~15岁被隔离儿童进行的调查数据也显示:36%的孩子表现出了抑郁、焦虑症状。


△图源|CCTV-9 《我们如何对抗抑郁》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孩子是环境的产物!


什么样的环境,塑造出什么样的孩子。


孩子的生存环境,已然变得“封闭”且“高压”:网课的封闭居家、缺少同伴交流、运动缺乏、学习压力增大…


长期的封闭环境,孩子的负面情绪增多,会更容易沉迷虚拟世界,再加上没有宣泄的出口,进而引发心理问题。


清华大学教授彭凯平就在一次采访中透露,疫情下青少年心理问题频繁,极易出现“四无”现象













第一,学习无动力,没有家长和老师逼着孩子们就不爱读书;

第二,对真实世界无兴趣,开始沉迷于游戏、各种虚拟社交,对真实世界失去兴趣;

第三,社交无能力;

第四,对生命价值无感受。












△图源|bilibili up主:人文清华《跨越疫情 心理重塑》


原来,我一直以为对儿子的好,其实除了让他衣食无忧之外,却忽略了他的心理需求。


这也就是为什么,父母眼里好好的孩子,却变得千疮百孔~

因为工作的特殊,这几年,大熊医生在医院见过很多类似的孩子。


疫情之下,他们被父母保护得很好,什么都不缺,唯独缺了心理抚慰。


他们从乖孩子,悄无声息地变成了无理取闹的熊孩子。



之前,大熊医生遇到过来一位来医院求助的全职妈妈:


这3年,她把一家老小照顾得很好,就算再困难,也没让孩子感受过物资的紧缺。


网课期间,她几乎是寸步不离的为儿子服务。


她付出了所有,竟把儿子变成了混世魔王。


儿子背着她通宵玩游戏,不愿意学习,作业敷衍。



妈妈绞尽脑汁给儿子讲道理,甚至不惜动手,结果却变得失控…


儿子动不动就摔东西、撞墙,拿自杀来威胁她。


最后,心力交瘁的妈妈和孩子,双双确诊抑郁症。



还有位母亲,带着女儿过来咨询心理问题,她告诉医生,孩子班上已经有两三个同学都确诊了抑郁症。


谁能想到,疫情这3年,孩子扛过了病毒,却没逃过焦虑、抑郁的攻击!

△图源|CCTV-9 《我们如何对抗抑郁》
03

父母该如何

拯救这群孩子呢?


孩子心理出现问题,环境影响是一方面,一方面,和父母的教育方式也是离不开的。


在这里,大熊医生给大家分享几点有用的经验,希望各位父母能有所借鉴:


1、父母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孩子情绪才能稳定


心理学有个现象叫镜像思维


父母的情绪波动就像一面镜子,直接折射孩子的心理变化



如果父母总在孩子面前抱怨,发泄坏情绪,长期生活在负能量的环境中,孩子自然也会变得敏感和焦虑。


父母一定要学会处理好自己的情绪,给孩子营造一个积极正向的环境。



面对孩子,多一些理解和鼓励,少一些埋怨和责备。


△图源|摄图网 ID:500951553


2、适当运动,能缓解焦虑情绪


运动是孩子大脑最重要的营养剂,是治愈一切的解药。



《自然》杂志发布的论文中提到:疫情期间出生的孩子,运动技能受影响最为严重。


而大量的研究表明:运动不仅能锻炼肌肉,还能锻炼大脑,改造心智和智商,让孩子越来越聪明。


运动还能促进大脑分泌内啡肽、5-羟色胺,让孩子感到轻松愉悦,从而减少抑郁情绪。



随着疫情放开,外出限制越来越少,在身体的允许的条件,家长可以多带孩子进行户外运动,劳逸结合。



△图源|摄图网 ID:501408690


3、多和孩子沟通交流



一份家庭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的父母和孩子之间存在着很大的沟通问题。


25.1%的四年级学生和21.8%的八年级学生选择了“家长从不或几乎不花时间与我谈心”。


还有些家长,和孩子永远只谈一个话题,那就是学习成绩。


只说那些“有用”的内容,一字一句都带着很强的说教性、目的性和功利性。直接忽略了孩子的其他情感需求。


其实,家长可以和孩子说说生活学习中琐碎的小事,也可以聊聊艺术、音乐、电影等。


后疫情时代,考验的不仅是孩子,还有父母。


在孩子的成长上,机会只有一次,一旦错了,输掉的是孩子整个人生。

– END – 

如果您对少年儿童学习困难

矮小、性早熟、多动症

自闭症、语言发育迟缓

青少年发育等任何方面有问题,

都可以给我们发送信息,我们将选取问题,

请专业的医生为您解答!

欢迎与我们联系!

(可直接编辑问题发送至公众号哦~)

免责声明:部分图片/文字来自网络公开渠道,不能识别其来源,且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非商业用途,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0112276420.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