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出台近一年,孩子和家长终归收获了什么?

“双减政策”出台近一年,孩子和家长到底收获了什么?

7月,双减政策出台,同年9月1日,双减策略正式实施。


在双减政策出台近一年的时间里,有些家长欢乐,有些家长忧愁。


邻居阿姨家的儿子刚上初三,正值竞争压力巨大的时代,阿姨也一直想让他冲刺全市最好的高中。


但是在政策之下,补习班没法上,孩子日常平凡的作业量甚至都没有初一初二的多。



这可急坏了阿姨,毕竟儿子的学习成绩尽管不错,但算不上最拔尖的。


母亲的焦虑和担忧,自然也会通报到孩子的身上。


阿姨有时候和邻居聊天,也会有意无意地表白出内心的抱怨。


一方面责怪国家的政策,一方面吐槽儿子一点都不听话,回家以后不是玩手机就是睡觉,根本不像个冲刺中考的学生。


从这件事情来看,双减策略似乎是弊大于利。



小编的大学同学当了小学老师,她说自从双减策略实行,老师身上的担子就更重了。


学生放学之后,老师要负责看着他们课后功课,一般在一个半小时之内。


回家之后不需要做作业,大大降低了父母看孩子做作业的压力,娃儿回家和父母相处也更愉快。


小编的同学还开玩笑地吐槽了一句,双减政策减的是先生和家长的负担,却让老师变得更累了。


从这件事情来看,双减政策又确实做到了减负,那末为什么还有一些家长总是抱怨不停呢?



双减政策的目的,在于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先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很多家长听到双减政策的内容就急了,“这不即是明摆着让学生成绩下滑吗?”


希望各位家长的理解不要这么菲薄,目光也不要过于短浅。


双减政策的真正意义,并非是表面上的不让孩子参加补习班,不让娃儿写作业,而是为了减轻孩子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压力。


在过于严苛的作业负担之下,再爱学习的娃儿,都会变成“被迫”学习的状态。



有些孩子才不过上小学的年纪,每天做作业都要做到十一二点,而许多作业都是机械性的重复过程。


这样的作业是没有用处的,这样的学习也是没有意义的,只会让孩子身心俱疲。


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现代社会,只会死学习的中国孩子,如何在国际中与那些拥有活跃思维的外国孩子进行比拼?


所以国家出台了双减政策,从长远考虑,从大方向抓起。


让孩子摆脱枷锁,收获更快乐的童年,和对于学习更积极、更良好的认知与理解。



家长们可不要觉得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更不要觉得双减政策落实的意义,是成为自家调皮的小孩“偷懒”的借口。


因为双减政策带来的好处,也有家长的一份。


“双减政策”出台近一年,孩子和家长到底收获了什么?


其实很多学校都像小编大学同学的学校一样,实行了老师课后辅导作业的制度。


当家长回到家里,不再需要辅导孩子的作业,不再为了写作业的事情着急上火,家庭关系就会变得更加和谐。


双减政策的好处并非只是简单地让家长不那么操心。


双减政策对于家长更重要的意义,是帮助家长在更好地处理与孩子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多样化的方式,让孩子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每天家长出门上班,孩子去学校上学,到了晚上回家之后,没有了作业的压力,家长就可以带着孩子一起,打破常规的单调生活,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


可以陪孩子玩一些有趣的益智游戏,哪怕是手机、电脑游戏也没关系,家长的积极参与反而更能让孩子变得自觉。


如果孩子的状态不佳,那干脆就不要在家里吃饭,在外面吃一顿大餐,然后好好地玩一玩,放松一下,第二天再状态满满地回归校园。


不管是什么样的方式,只要能够让孩子感受到,家长是理解自己的,自己的生活也并不是只有学习,那么孩子不管是在学习还是生活的方面,都能够做得更好。



当家长放下成见,摒弃传统教育中的弊端,让孩子真正在快乐中学习,通过学习收获快乐,这才是真正成功的教育。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0110249363.html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