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毁掉孩子的5种举动!值得所有父母深思

真正毁掉孩子的5种行为!值得所有父母深思

育生风采 | 育女心经 | 育者杂谈 | 育行天下


D

Tuesday,January 03,2023

真正毁掉孩子的5种举动!值得所有父母深思


世界上最疼爱孩子的是爸爸母亲,

但有时候,

爸爸妈妈也是伤害孩子最深的…… 底下这5种行为

你曾对自己的娃儿做过吗?



1

“善意”的谎言

《国际心理学期刊》有一项针对美国和中国父母对孩子善意谎言情况进行了一系列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美国父母善意谎言的比例为84%,而华夏父母的比例达到了98%。虽然善意谎言的比例很高,但绝大多数父母无法确认自己的行为是否真的妥当正确。
而对于这样的“善意的谎言”,一些父母给出了自认为合理且必要的理由,他们认为,没必要让孩子太早知道真象,不如让孩子活在快乐的谎言里;还有一些父母则认为,孩子能养成一些好习惯,说一些谎言也没什么关系。
不过,经常对孩子说谎可能会产生比我们想象得更为深远的后果,家长们最佳不要在与孩子沟通交流的时候,经常依赖“善意的谎言”这种技巧。

小孩子常会向父母提各种要求或做出父母不赞同的行为,被繁忙的工作和生活杂事牵绊的父母,常常没有足够的耐心去了解孩子的要求和行为背后的原因。


于是便采用一种立竿见影的办法—–撒谎,来抚慰孩子或制止他的行为。


比如我常见父母骗孩子的情况包括,父母担心孩子吃太多的糖损坏牙齿,就告诉孩子这个糖是有毒的,孩子害怕肚子烂掉就不吃了。


再或者为了让孩子顺利吃药,便骗他们说宝宝不吃药就是要变疯子……


这样的方法常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可是,父母并没有注意到孩子经常被骗,对于他们心灵成长与发展所产生的不良后果。


其实孩子是很聪明的,他们可以发现我们许多错漏的细节,而这时孩子就会觉得苦恼,觉得自己被敷衍,被厌弃。


此时会产生的负面情绪:失落、安全感缺失、自卑、失去信任感。


1、知识型的谎言不能说


孩子一问“我从哪里来?”,父母常会感到尴尬,用“捡来的”、“抱来的”等谎言应付。这类回答会让孩子有较多猜测,产生不安全感。


正确做法:根据孩子的年龄适当普及基本生理常识。
2、吓唬型的谎言不能说


孩子哭个不停,家长常会说“再哭就让警察叔叔把你带走”,孩子剩饭、不睡觉,也常用警察叔叔、大灰狼来吓唬。这不仅会让孩子对周围事物的认知产生偏差,也会影响孩子心理健康。孩子剩饭,也许是饭盛多了,下次少盛些,同时告诉他节约的重要性。


正确做法:对孩子多一些引导,往往比简单的命令更有效。
3、情感型的谎言不能说


“再哭妈妈不爱你了”,“再闹就把你送人”……这种谎言会加剧不良情绪积累。孩子哭闹本是为了寻求关注和爱,父母却威胁不要他,只会让孩子哭闹得更厉害,甚至在成长过程中,因始终担心自己不被爱而缺少归属感。


正确做法:家长要温柔地坚持自己的观点,安静的陪伴,等孩子想明白了再教育。


2

自以为了解孩子而拒绝沟通


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个朋友,也是孩子最重视的朋友,他们最希望的就是能与家长随心所欲的沟通,相互理解。


许多家长很喜欢说:“我知道你想什么,我也是从你这个年纪过来的。”


可人一旦成长,改变是必然的,这也是我们都嘲笑自己儿时做过的种种傻事的原因,而家长们也用成长后的想法要求孩子不要做那些“傻事”,同时又自诩“理解”。


家长的这些自信很容易与孩子产生隔膜,导致孩子封闭自己,不再向父母吐露心声。


此时会产生的负面情绪:孤独、悲伤、无助、失落。


有句话说得好:“每一个孩子,都是站在父母的舌尖上起舞。”


当下社会背景下,养育孩子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父母的压力都特别大,当孩子出现一些不尽如人意的行为时,父母难免会说些责备的话,伤了孩子,气了自己。


更何况,孩子对父母的话语和情绪极度敏感,他们会因为父母的一句贬损而失落好久,也会因为父母的一句夸奖而开心一整天。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说:“每个孩子都可能成为非凡天才,但这种可能的实现,取决于父母和老师能不能像对待天才那样,去爱戴、期望、珍惜这些孩子。”


别让语言成为割断亲子关系的一把刀,别让孩子一个人悄悄地伤心、失望、绝望,别等到来不及时,才发现孩子的心已经渐行渐远。


作为父母,我们先要学会好好说话,说好话,传递给孩子成长的正能量,孩子就会一天比一天优秀。


3

无理的束缚


我们都知道.3—6岁是孩子思维习惯形成的重要关键期,如果父母总是束缚孩子的行为、束缚孩子的思维,那孩子的创造潜能也许永远都会被埋没、永远也不会发挥出来。


对于教育小孩,我们总是强调“规矩”的重要性,但许多家长把“规矩”理解为:孩子要循规蹈矩、不能乱动家里的物品、女孩子不能玩打打杀杀的游戏、做事不能另辟蹊径……


父母的这些要求与其说是“规矩”,倒不如说是对孩子无理的束缚。


教育学家曾这样说过:“现代的教育有两重力量,有时它可以开发孩子的创造潜能,但有时它又可以使孩予的创造潜能窒息。”


家庭教育也是如此,父母的教育可以把孩子的创造热情激发出来,同时也可以使孩子的创造潜能窒息。


其实有时候,家长要求孩子听话所树立的要求,并不是为了孩子好,只是为了方便自己。


比如家长可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想法、做法,而且很自信的认为自己是对的,孩子的感觉一定跟自己一样。有时这样的自信,会逼迫孩子做一些违心的选择,否则就是不听话。


妈妈们在不自觉地扮演着束缚孩子的那个角色。孩子作为无法自主的个体,这种时候“听话”会变成紧箍咒。


       经常有家长抱怨“孩子脾气太倔”“讲道理也没有用”……其实,有些家长也给孩子制定很多规则,但执行过程中经不住孩子的软磨硬泡,之前约定好的规则也没有了。其实,家长需要明确“限制”与“规则”的区别:限制,不等于规则,规则,是让孩子明白生活中要遵守怎样的准则去做人做事;但是,限制是只要家长觉得不能做的,就不能做,过多的限制对孩子以后的心理发展非常不利的,会养成孩子胆怯、懦弱的性格。家长要坚持规则底线,同时也不过多限制。


此时他们的负面情绪会有:愤怒、不满、压抑、抱怨。



4

无用的对比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教育孩子不应统一模式,要因材施教。


让孩子成为优秀的关键在哪?让孩子学会跟自己比赛,以自己的速度成长。


  • 和自己比,很容易获得成就感。比如比自己今天比昨天多努力一点,比昨天多学习了1小时,今天多解决了几个问题等等,只要做到了,就是一种成就感。


  • 和自己比,更容易发现自己的不足,俗话说人们往往容易发现别人的缺点,不容易发现自己的缺点,其实那是你的关注点很少放在自己身上,一旦你给自己较真,还是能不断的发现自己的缺点。


  • 和自己比,会越来越有乐趣,因为和自己比就像打游戏升级一样,你每完成一步,每解决一个问题,每弥补上一个缺陷,都会成为你的成长经验,时间一长,不光是别人还是您自己都会感觉到明显的变化,您不仅能享受这种打怪的过程,还能亲身体会到升级后的喜悦。



一味地对孩子表示不满、求全责备,带给孩子的是负面信息,会让孩子怯弱、抑郁,甚至产生厌世情绪。


5

乱贴标签,轻易断言


有些较传统的家长总是以“怕孩子骄傲”为借口,从不对孩子表露赞赏。


孩子心智尚未成熟,对自我的认识多来源于外界的反馈,这之中爸爸妈妈的反馈尤为重要。


孩子需要赏识,渴望被肯定;给孩子一个机会,让他去锻炼,驱除心中自卑的阴影。

如果你不想让孩子成为“笨蛋”,请在平常之中赏识你的孩子,翘起你的大拇指。

其实,现实生活中所有的关系都是这样,上司对下属,先生对妻子,公婆对媳妇,父母对儿女……


你愿意收到鼓励还是被嘲弄?


若我们改变心中想法和对人说话的方式,尤其是当我们总是心系对方优点,或者想到对方的缺点就开始给予对方鼓励,我们会在一段时间后惊喜地发现,对方的状况或彼此的关系已经在不知不觉发生了改善。


父母应该怎么做?











no.1

别轻易给孩子“定性”

孩子的成长过程是一个充满变化的过程,孩子稍有犯错,父母就将孩子定性为坏孩子,这显然是非常愚蠢的,轻易地定性只会限制孩子的发展。




no.2

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

父母总是喜欢用自己的认知角度来定义孩子的行为,以为自己看到的就是全部。我们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化发展,不要让固有认知的标签定义去束缚孩子的个性。





no.3

要允许孩子犯错

父母要给予孩子包容的成长环境,孩子犯错并不意味着他一定会拥有一个糟糕的人生。父母应该放下内心的完美主义,试错教育更能够让孩子健康成长。





no.4

评价行为而不是人本身

很多父母喜欢根据孩子的行为来评价孩子,实际上,孩子的行为可能只代表他当时的想法,而不能证明孩子的性格。如果因此而给孩子带上坏标签,可能会影响孩子一生。




no.5

别着急否定一切

家长在批评孩子时不能一刀切否认孩子的一切行为。要分析孩子做得好的一面也要指出做得不好的一面,从而鼓励孩子坚持自己做到好的那面,改正错误的行为或态度。




no.6

多找孩子做得好的地方

让孩子明白自己身上是有闪光点的,让孩子发现自身的特长从而不断突破自己,向着家长口中更好的自己不断前进,从而增强孩子的信心,变得越来越好。


孩子的成长





1、要善于发掘孩子的优点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身上既有优点也有缺点,如果你只看到了孩子的缺点,并一直喋喋不休的盯着缺点不放,不断地放大缺点,那孩子肯定会蹑手蹑脚,什么都不敢做。


  一位作家说过:“人人都是天才。要让孩子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就要帮助孩子去发现“我能行”、“我哪点最行”、“我哪一点会更行”。我认为,让孩子“自我发现”比别人发现更重要。“我能行”的认识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自我发现的过程。“没有笨孩子,只有潜能尚未发挥出来的孩子”,要使孩子明白这些道理,需要父母和老师共同做工作。


记住,要发现孩子的优点——也许他英语不行,但是可能他数学很好呢?他也许不够机灵,但他一直很努力呢?


做父母的,要善于发掘孩子的优点,而不是无限制的放大缺点,并唠叨个没完。


2、不要吝啬你的赞赏

永远不要吝啬你的表扬,更不要由于你自身的性格而羞于赞扬宝贝。


要知道你的一声表扬,可能就是孩子激情持续燃烧,兴趣持续不减的推动剂。

“如果爱,请用力爱”。套用这句话,“如果要赞赏,请用心赞赏。”敷衍的赞赏——像泛泛的“好”“不错”“真棒”——常常遭遇孩子的反抗。


1、引起怀疑:他真得觉得我很会做饭?他要么是在撒谎,要么就是不懂美食。


2、引起否认:总是光彩夺目?……你没看见我一小时前的样子。


3、引发压力和焦虑:我下次该怎么做呢?这是纯属运气,下次不可能做那么好了。


4、感觉被控制:这个人想从我这儿得到什么好处吗?


不恰当的赞赏也是对孩子的限制。过度的赞赏让孩子不敢再去尝试,避免失败。


赞赏是评价的一种,当你在孩子的几种行为中赞赏其中一种时,就意味着你在否定其他几种。


3、时常鼓励,让孩子自信

人的本能是在犯了错的时候,下次就会选择谨慎。小朋友更是如此,当他不确定的时候,他会不敢“迈出一步”。


所以要传递给孩子一个坚定的信号,“你能行!”


鼓励孩子探索,鼓励孩子尝试新鲜的事物,鼓励孩子自己做决定。


切记,千万不要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做主,这会让孩子没有主见,更不会让他体会到,未来的日子他会独自承担很多,因为你不会一直陪着他。

版权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文字美图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0110239430.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