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资讯正文 高中历史之“中国古代史精题汇纂——三国隋唐篇” ☆占田制 (2015·衡水二中模拟) 西晋在品官“占田荫客令”中,品官按其尊卑(即品第,由第一至第九品)可占田(下图),荫亲属及非支属(即佃客和衣食客)。官吏无论占田多少,所有官吏和他们的亲属,可免除一切课、役。材料实质上反映了西晋时期( ) A.士族享有等级特权 B.土地兼并严重 C.中央集权被侵蚀 D.封建等级森严 ☆九品中正制与科举制 (2016·全国Ⅱ卷) 25. 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 A. 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书法辨识 (2012·安徽卷) 下面是汉字“律”的四种字体,其中直接取代篆书而流行的字体是( ) A.A B.B C.C D.D ☆三省六部制——皇权与相权 (2018·全国Ⅱ卷) 26.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三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风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阶官员得以与凤衙、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 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 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 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 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 ☆府兵制 唐代初期采用府兵制,征兵对象主要是均田农民,农民忙时务农,闲时参加军事训练,国家打仗时随军出征,自己携带粮食和武器。唐玄宗时,政府改行募兵制,由国家招募职业军人,提供军饷和装备,招募的兵士由专门的军官训练和指挥,长期服兵役。唐玄宗改行募兵制是基于(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两税法广泛推广 C.藩镇割据的出现 D.均田制受到破坏 ☆均田制 (2017·全国Ⅲ卷) 下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 A.自耕农经济盛行 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 C.均田制破坏严重 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节度使 (2016·北京卷) 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朝廷与地方矛盾尖锐。某节度使派人到中书省办事,因其态度恶劣,遭宰相武元衡呵斥。不久,武元衡在靖安坊的东门被该节度使派人刺杀。此事发生在 ( ) A.汉长安 B.唐长安 C.宋汴梁 D.元大都 ☆藩镇割据——中央与地方 (2018·全国Ⅰ卷) 25.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 ) 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 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 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 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曲辕犁 (2015·天津卷) 1.“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加两猿,可容一牛,用一人牵,旁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这段话描述的农具是( ) A B C D ☆从租庸调到两税法 唐初,征收赋税实行以“人丁为本”的租庸调制。唐德宗年间实行两税法,“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资产少者则其税少,资产多者则其税多”。从租庸调制到两税法,反映了( ) A.封建剥削的不断加强 B.中央集权体制逐渐遭到了削弱 C.土地兼并问题的解决 D.农民对官府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三教合流 (2014·全国Ⅰ卷) 25.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帝“灭佛”。这反映出唐代()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 规划室主要涵盖初高中生强化、高一选科、全托提升、艺术特长、单招升学、志愿填报、应届生职业规划、留学教育等类目咨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0109245077.html 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