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说:“我没事”,真的没事吗? ——青少年情绪防御解析系列(一)

孩子说:“我没事”,真的没事吗? ——青少年心理防御解析系列(一)

什么是心理防御机制?

人的心智有着一种令人赞叹的能力,即它能产生各种各样的机制,以保护自身不去觉察那些令人不悦的情绪与想法。“防御”这个术语指的是心灵将感受关闭到意识之外的方式。现实中大多数情感困难、情感问题、情感障碍等都来源于有问题的防御和情绪的某种组合。无论一个人的心理活动是什么,无论他表现出的行为是什么,如果你没有感知到某种适应情境的匹配的不愉快的情绪,它就是具有防御性的—-即用来保护自己,不体验痛苦

 


这种防御机制具有“神不知鬼不觉”的特性,因此,挖掘这些机制、找到其潜在的负面影响就可能对个体的情感发展产生很大的帮助。比如说,家长如果可以或许及时识别出青少年子女自发使用的各种防御机制,则非常有利于理解青少年的情绪、认知及行为,必要时家长应当给予孩子更多的理解、支持与安慰。



今天我们一起来谈一谈防御机制之“最小化”:


“最小化”:(你意识到了某个痛苦的现实,但是潜意识里选择了大事化小),面对重大考试失败的打击或失恋的痛苦等,当你的孩子云淡风轻地对你说:我“没事”;你是否相信他真的“没事”?重大事件的发生理应会对孩子带来可想而知的情绪反应,但是孩子选择以“最小化”方式处理,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可以预见的强烈情绪虽已被封锁在一句没事中,但其内在能量却依然在内心深处发生着一系列微妙的变化。这也是很多考试失败或恋爱失败的个体抑郁的原因,个体本就痛苦的情绪不能从体内释放出来,逐渐积累成更多的自责或后悔等情绪,最终导致抑郁。



当然我们也会发现“最小化”同样也是我们成人常用的对突发事件的应对方略,防御机制是否能够有利于个体发展,需要从三个方面考量:


🔆事件的严重程度,事件后果越紧张,个体实际的情绪反应更激烈;


🔆个体年龄,当严重事件超出该年龄段个体所能承受的范围,个体实际的情绪反应也会更激烈,例如18岁时我们可以远离父母,独立上大学,但是低龄儿童离开父母却会诱发强烈的情绪反应,这一点可以在每天早上幼儿园门口的父母分离的场景中被印证。抑或是父母离异这一事件也会给不同年龄儿童带来不同的情绪体验;


🔆个体经验,个体总是更善于运用自己熟悉的防御机制应对突发事件,以带来一次次的适应和发展。实际生活中,人们总是反复使用同一防御体制应对周遭的问题,所以我们会看到几种不同类型的人:有些人总是很暴躁、有些人总是否定自己,而有些人总是说“没事”。



家长可以做什么?

0

1



首先,评估问题严重程度与孩子情绪反应之间的匹配性,即推断该突发事件是否真的是“一件小事”;


0

2



其次,陪伴在孩子身边,等待孩子开启话语或经由过程行为来表达情绪。



例如有些青少年会在考试失败后选择去跑步,跑到精疲力尽,通过特殊行为作为情绪的展现,用身体的痛苦来表达情感的痛苦,体力允许的情况下,父母可以选择一同前行或陪伴左右,孩子便能明白你理解他的痛苦。还有一些学生会选择刷题或暴食的方式,陪伴在孩子的身边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细致地观察到孩子是如何通过行为缓解其情绪的痛苦



0

3

归于平静


再次,给予安慰与支持。家长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告诉孩子:“想说话、想谈一谈的时候,爸爸妈妈随时都在”,也不妨告知孩子:“无论发生什么事,我们都相信你的努力”等带有鼓励与理解意味的话语。



End


了解防御机制,掌握应对方法,不再让“我没事”阻隔父母与孩子的交流。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0106294768.html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