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幼小衔接阶段时间总不够,本来你缺的是的时间管理

为什么幼小衔接阶段时间总不够,其实你缺的是的时间管理
如果喜欢本文,欢迎分享到朋友圈和谈天群。


未经允许,请勿私自转载,不然视为侵权!


正文共:3648字 8图
预计阅读工夫:10分钟


文/图:恬妈


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时间应当安排满种种吸引人的活动,做到既能倒退他的思维,丰富他的知识和能力,同时又不损害童年时代的兴趣。


可见,对于儿童的时间管理,家长应该安排孩子感兴趣的内容,且可以或许达到发展儿童的思维、知识、能力和兴趣等多重效果的活动。


但实际上,在“内卷”日趋严重的当下,很多父母都不得不向现实低头。兴致已不再重要,成绩才是一切,基因已被忽略,测评才是王道。


尤其是幼升小阶段的孩子,因为怕跟不上小一的课程,怕比同龄人落后,怕孩子没自信,怕老师会区分对待等等,很多父母在幼小衔接这一年,安排了很多培训班,从周一到周末全部排满,堪称“时间管理大师”。





更有甚者,幼儿园大班开始,只上半天课,这样每天就有更充足的时间鸡娃。不过,这还不是最夸大的,还有少数家长,大班下学期就不让孩子去幼儿园了,每天专心在家“学习”,美其名曰提前适应小学生活。


暂不评价不去上幼儿园的利与弊,我更好奇这些家长是如何给孩子统筹时间的?5-6岁的孩子,每天超过8小时的高强度进修,这根弦绷得会不会太紧?自认为“系统全面”的学一个学期,但这种领先优势又能持续几年?



不过今天我不是来吐槽的,是想就近一段时间我家的“幼稚衔接”时间管理问题跟大家分享心得体会。


近期,恬恬幼儿园每天都会给这些要毕业的小朋友布置一些“作业”,老师每天口述若干作业,娃儿用笔“记录”,回家后逐个完成并打勾,家长拍过程照发老师以示作业完成。





整体来看,这是一个闭环的作业流程,有布置,有记录,有历程,有反馈,老师第二天还会微信总结作业完成情况。


刚开始,我只是觉得挺好玩,每天看着孩子在本子上记录了一条条只有她自己能看懂的“密码作业,”回家一项项给我翻译,再一一完成。孩子很享受完成后打勾的状态,而我也觉得今日事,今日毕,对好习惯的养成很有帮助。





但是,连续实施了一周后,我发现一个很可怕的现象。孩子每天完成老师布置的所有作业后,几乎不时间做“妈妈牌作业”,这也就意味着我的“幼小衔接”计划全面停止,我陷入了沉思。


如果上了小学,每天也是这种状态,且不说是否需要安排“妈妈牌作业”,光每天的中英文阅读量就很难保证了。想到这,我觉得我必须立即做出调整,充分利用好幼小衔接最后这段练手的时间,科学安排每天的“老师作业”和“妈妈牌作业”。


首先,思路的调整。
由于老师刚开始布置作业这一周,我没有给孩子做任何的心理铺垫和规则说明,只是希望孩子形成完成作业的习惯,所以出现了孩子会挑作业的现象。


本身,挑作业也没什么不对,作业没有轻重缓急,只要能完成老师的作业即可。但对于幼儿园的小朋友而言,把最不愿意做的作业放在最后做,就会造成在她最困,最烦躁的时候,要做最不愿意的作业。无形中,会加剧对作业的抵触情绪。
我耐心观察了恬恬一周的作业安排后,跟她做了沟通。收心,让孩子从思想上要重视老师的作业,不管作业难易程度如何,都要确保所有的作业按时(比如8点前)完成。
接着,我让恬恬先挑出她最不愿意做的作业,建议她先完成。因为先做完她觉得最困难的作业,剩下的作业越来越容易,心情也会越来越好。


这样的调整,恬恬起初是有点情绪的,因为写名字,写字这样的作业她觉得很累,但我依然鼓励她,甚至陪着她一起写,给她足够的支持和动力,让她感受到妈妈的重视,同时也看到了自己的进步,从而提升了自信,提高了完成作业的动力。


经过这番调整,恬恬对作业不再分优先等级,基本可以按顺序逐个完成老师布置的需要写或者画作业,其他需要家长辅助的除外。


其次,时间的合理统筹。
恬恬的幼儿园作业因为有跳绳,画画,看新闻等,如果全部按顺序完成,就会出现手忙脚乱的现象。所以,时间管理第二步,合理规划。


我把时间以晚上的标志性动作分成三部分,即吃饭前,洗澡前和睡觉前。三个阶段安排不同类型的任务。
为什么幼小衔接阶段时间总不够,其实你缺的是的时间管理


吃饭前:指的是从放学回到家(幼儿园放学后,先户外活动一小时)到晚饭前的时间。这个时间段我基本上处于忙碌的状态,需要准备饭菜,无法陪恬恬。所以吃饭前的阶段就让恬恬完成她自己可以独立完成的作业或任务。


通常我会在这个阶段让她完成不需要家长辅助的写写画画作业,以及听英语音频。


在我烧好饭开饭前,我会让她完成跳绳作业(每天都有),这样既不需要考虑饭后休息足够(至少一小时)才能跳绳的问题,也不会因为跳绳后才能洗澡从而延迟洗澡的问题。


洗澡前:吃完饭后,我会给孩子一点休息的时间(因为老母亲需要休息),大概15分钟左右。这个时间段,恬恬自己安排(通常都是把自己装扮成美丽的公主),我看看她记录的作业,给她规划下一步的作业计划。


休息结束后,开始完成剩下的作业。这个时候,需要家长配合辅导的作业也不多了,无非就是看新闻,写一写她会写的字等等,差不多半小时就能全部完成。


我要求在洗澡前完成全部的幼儿园作业,所以基本上每晚在8点前,恬恬都能完成老师布置的全部作业。8点左右,我们洗澡。


睡觉前第三个时间节点是睡觉前,由于我们在洗澡前完成了全部的学校作业,所以洗完澡到睡觉前的这段时间,就可以肆无忌惮的安排“妈妈牌作业”了。


通常“妈妈牌作业”我会控制在半小时以内,可能每天只有一科或者两科的学习项目,因为还有睡前的亲子阅读,所以三科都花时间的话,会直接影响孩子的睡眠时间。


睡前半小时完成全部“妈妈牌作业”,然后开启亲子阅读。半小时阅读结束,孩子就可以睡觉了。


这就是我每天晚上的时间规划,没什么技术含量,无非就是不断的调整,统筹,让时间利用的更高效,更充分。


为什么幼小衔接阶段时间总不够,其实你缺的是的时间管理

“妈妈牌作业”的探讨

关于“妈妈牌作业”也是很多家长的痛点,因为很多家长不知道怎么安排才是合理的?如何能保证每天都涵盖语数外三科?


对于上述问题,我谈谈我的看法。


1,是否合理,不是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的尺度比较,而是看你的孩子能否接受你的计划,在践行的过程中,孩子各方面的能力是否有进步,是否存在抵触的情绪。


2,每天的时间就那么多,学习内容又需要涵盖语数外三科,那么只有两种办法。要么每科的学习时间保持在30分钟以内(即量小时间成本小),要么延迟孩子的睡觉时间或压缩孩子的玩耍时间(即量大时间成本高)。除此之外,没有其他更好的方法。


家长可以用自己的孩子的日常时间投入和产出比,来分析语数外三科各30分钟能做什么事(这都是个性化数据,我就不统一分析了)。分析后,家长心里就应该有参考依据了,如果按日均30分钟/科来评估,一周或者一个月的时间,孩子在每一科的提升有多少。


这个数据其实可以大致估算出来,实在有困难的,可以估算学习的进度。如果需要数据相对准确可评估,还需要剔除不可抗力因素(如兴趣班,聚餐party,突发活动等)的时间影响,从而估算出相对客观的学习进度。


举个例子:英语每天学一篇RAZ大致需要30分钟,一个月正常可以读30本左右,但需要考虑每周有2天因为上课等因素不能准时完成,所以每个月正常应该能读30-8=22本。通常一个级别的RAZ差不多有85篇左右,那么按照这个节奏,所以正常读完一个级别需要近4个月的时间。


按照这个估算值,就可以预测一整年RAZ的进度了,同时也可以根据RAZ的级别来判断孩子的英语水平(比如AR值,蓝思值等)。


为什么要估算学习进度?当然是为了跟你的目标相匹配。如果离目标太远,可以根据估算的进度来判断,目标定制是否合理,或者学习投入产出是否有偏差等。
所以,对于每天涵盖语数外三科如何进行实践分配的家长们,看看目前的进度离自己的年初目标差距吧,再来考虑如何分配时间。


为什么幼小衔接阶段时间总不够,其实你缺的是的时间管理


如果我的进度偏离目标太远,我会阶段性的调整进度,比如语文进度落后,我会在一个时间范围内加大语文的学习比重,减少其他科目的时间比重,追赶目标进度,最终保证三科的目标能齐头并进。


最后我想回到“幼小衔接”阶段这个主题,也许有人会说:你这只是阶段性的时间安排,并不能代表幼小衔接整个阶段。


其实,我挺庆幸幼儿园安排了这么一个“幼小衔接”的过程,让我提前感受到了小一写作业的日常,以及可以预见的鸡飞狗跳,让我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如何优化时间,如何统筹“妈妈牌作业”。


如果没有老师布置作业这件事,我每天的时间也是吃饭前,洗澡前和睡觉前三个阶段来安排,只不过内容要更丰富一些。也正因为有了老师的统筹安排,才让我有了更多的启发和思考。我会在兼顾每日任务的同时,保证孩子有发呆傻玩的时间,让孩子的身心得到释放和调整,毕竟,她还是个幼儿园的孩子,不需要承担太多的学习压力。


我想,只有我们科学安排孩子的目标任务,合理利用好每个时间段,才能做到既能发展他的思维,丰富他的知识和能力,同时又不损害童年时代的兴趣。


在我看来,儿童的时间管理,就是一个鱼和熊掌兼得的过程。只不过,家长不能太贪心。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0105247911.html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