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吞哨子,强忍20年:这么大的事,孩子为什么不敢和你说?
前段时间,有个热搜让我很震惊。一个小叫子,居然在孩子肺里藏了20年!
有个6岁的小男孩小林,玩小黄鸭的时辰,因为好奇不小心吞下了哨子。
正常逻辑,这时候孩子应该连忙去告诉大人是吧。
但是小林没有,不仅当时没有,厥后长达20年年里都没有告诉家人。
事情就此过去了吗?
也没有。
后来这20年年里,小林时常反复得肺炎。
每次肺炎去医院,他都会报告医生小时候吸入哨子的事。
直到最近这次肺炎,一位细心的医生反复看了ct,发觉真有个哨子藏在肺里!
这个在身体里隐藏了20年、被浓痰包袱的哨子终于被取了出来。
当时这个热搜被曝出的时候,我看很多科普号赶紧提醒大家,“留神这些小东西别让孩子玩”,“异物卡喉怎么急救”。
这些建议都很有用,可是,用它们的前提是,怙恃第一时间要知道孩子出事了呀。
像小林父母,20年都不知道孩子6岁出过这么大的事,了解怎么急救又有何用?!
那小林出事时为什么不告诉父母?
这个情况很典型。
我们当孩子的时候,为什么有些事不愿意跟父母说。
我们的孩子,为什么有些事喜欢瞒着我们。
我觉得,这个问题比科普更重要。
孩子出事时,为何不告诉父母?
小林提到了,是不敢。
他敢自己检查,敢告诉医生,就是不敢告诉父母。
他在怕什么?
怕父母安慰,怕父母帮他吗?肯定不是,是怕挨骂。
6岁的孩子懂得,吞哨子是一件错事,怪自己太调皮了。
做错了事,回家会被劈头盖脸地骂一顿,甚至可能挨打。
犯的错越大,爸妈就越生气,骂得就越凶。
“吞哨子多危险啊,我也很害怕,但是爸妈的打骂肯定会变本加厉,更让人窒息。”
“两害取其轻,我宁愿偷偷忍着,也不愿意回家面对父母。”
我们是不是也在否定着孩子?
我们身上,都有林先生父母的影子。
平时我们没少叮嘱孩子,有事了告诉爸妈,爸妈能保护你。
但是,真出事了,最先反应是什么?
是先愤怒抱怨,你怎么又干了坏事?怎么竟给我惹事?
骂完了,自己出气了,再着手解决事情。
林先生的遭遇引起了很多人共鸣,很多网友在下面留言回忆自己的经历。故事里一个个幼小的心灵,全是惊慌、恐惧、羞耻、愧疚……
孩子的世界没有小事,这些在大人看来微不足道的事情,小孩子却能深深记几十年。
我们随口的抱怨,情急之下的一句吵骂,激发孩子的是如何生存下来的应激体验,和恐惧紧张羞耻的情绪。这个刺激如此深刻,以至于孩子即便能意识到自己有错误,大脑依然只关注恐惧羞耻。
当下次再发生类似事件时,第一反应不是关注错误,而是再次被恐惧抓住,满脑子思考如何不恐惧。
在恐惧的支配下,人通常是无法理性思考的,天大的事情也敢隐瞒下来。
2年前,一个12岁的小男孩,和亲戚家小妹妹一起玩,妹妹摔伤了,男孩因为怕被大人骂,恐惧之下,居然用一块木板一下下把妹妹打死了!
永远不要关上沟通的大门
上一代父母犯的错,我们不要再重蹈覆辙。
自己小时候承受过的委屈,不要再让自己的孩子受。
怎么做呢?
从现在开始,不论孩子有多大,平时多次反复告诉孩子:遇到什么事都可以跟大人讲。也许孩子只有2-3岁,好像听不懂你的话。没关系,她能感受那你的情绪。
知乎上有位网友,就是这样做的。于是,孩子经常会告诉他,在幼儿园里哪个小朋友尿床了,哪个小朋友今天中午没有好好吃饭,他自己今天被谁推了一跤,老师今天跟他说什么话了,老师嫌他没有好好睡午觉、下午不让他玩玩具,他把谁打哭了,他把什么东西弄坏了等等。
孩子分享好事,我们自然开心。如果孩子分享的是自己做的错事,一定不要批评指责。这不仅破坏孩子分享的兴致,也会让孩子有受骗的感觉,“你鼓励我说出来经历,我出于信任向你敞开心扉,结果得到的不是善意回复,而是趁机挑剔?”
再次强调,孩子的世界没有小事。只要大人训斥一次,孩子以后就什么都不说了,怕再被训斥。
那我们听到孩子犯错误怎么做呢?首先赞美孩子的诚实,然后告诉孩子类似的事应该怎么做才对。如果认为是老师有问题,私下去找老师。
当然也不要矫枉过正。感谢孩子的主动分享,也允许孩子有不分享的自由。
如果大人不停地追问孩子,“你有没有什么事情告诉我?可不可以把幼儿园的事情告诉我?”这和打骂的本质一样,是另一种精神施压。
永远用包容、认可、支持的态度倾听,孩子在你这里,从来没有感觉到过有任何心理压力,才会更乐于分享倾诉。
现在孩子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独自玩耍,以后孩子去上幼儿园、上小学,孩子和我们分开的时间会越来越长。好好维护孩子“什么事都愿意主动跟父母说”这条沟通渠道,就像风筝的那条线,永远不要切断。
如此,在我们够不到的地方,我们才能继续守护孩子。
我们和孩子的代沟才能来得再晚一些。
这份无条件的爱与支持,也会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去独自面对外面的未知。
再看看这些也许对你有帮助的文章: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0104233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