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篇丨如果孩子能管制情绪,那就怪了
有一次,收到一位妈妈的留言,曾经有很多的父母提起过这个问题。
“鱼爸,我家也是个儿子,现在两岁快三个月,一直都比较听话,但近来我发现他好像不太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特别是自己高兴的时候。
比如家里来了人很热闹,或者碰到自己喜欢的小朋友,或者是心情特别好的时候,他都会得意忘形,要末乱扔东西,要么就使劲抱或者抓别的小朋友,会做出一些比较出格的行为。
我们在旁边提醒也不起作用,把他拉到一边冷静也是,认错尤其快,可是只要一放开,就又恢复原样。
类似这种情况要怎么办呢?怎么样才能教会他不要得意忘形?而后用合适的方法表达自己的喜欢和高兴?”
我感觉这个妈妈就宛如在描述我儿子。
简直是一模一样啊。
我想很多男孩的爸妈也会有同感。
其实我们都会有如许的经历。
有一次,侄子带着妹妹在周末的时辰临时在我家住一晚。
从得到这个消息开始,儿子就结束兴奋起来,恨不得夜晚早点来临。自己的表哥和妹妹来家里,而且是来家里睡,想想都激动。
所以,当老婆发愁几个娃难弄的时候,我说:“没事,搞定这个人来疯的家伙,包我身上。”
趁着儿子高兴劲,我跟他商定,今晚跟爸爸一起睡。
当时他的脸就拉了上去,说想跟哥哥睡。
我知道其实他只是想跟哥哥玩。所以我说:“你跟爸爸睡的前提是可以睡前去哥哥床上玩一会。”
这时他就举双手赞同了。
晚上,三个小朋友陆续洗了澡,已经快9点。三个家伙在床上玩钻隧道的游戏,就是在被子里拱,跳。
老婆一边忙着收拾,一边喊他们安静一点,早点睡。没有一个人听。
我说:“你先淡定点,让他们先疯一会。”
要他们这个时候控制情绪,安静地坐着,然后入睡,那是不可能的。
没一会,被子就被弄到了地上,里面还裹着两个小家伙,在那里又喊又叫。
我进去的时候,他们觉得自己玩的有点过火。我说:“不会告诉你妈妈,还玩10分钟好不好。”
满口答应,继续玩。
过了几分钟我提醒一次。
最后时间到了,我就去抱他回了自己房间。
这时候,三个孩子都玩的也差不多了,没有一个人觉得不爽。
如果按照老婆那个严厉的制止方法,估计又要闹几张哭脸了。
这就是我家那个玩起来得意忘形,浑然不知方向的家伙。
如今4岁多,可以跟我约定。而放在两年前,跟提问的妈妈说的一样,很多行为无法理喻。
特别是到了公园或者广场上,几个孩子一玩起来,几乎是疯了一样。
其实,只要读懂孩子,很多问题会迎刃而解,真不要焦虑。
要一个孩子能够对情绪收放自如,真的不现实,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奢望。
因为一个人的情绪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无法在短时间内形成。
孩子的情绪跟教养他的大人及家庭氛围息息相关,也跟孩子自身的性格特质有关。
就拿男孩子来说,4岁的时候,体内的睾固酮会突然增加两倍。
而且睾固酮不仅是一种成长荷尔蒙,也会影响情绪和精力,使男孩精力旺盛打闹不休。所以会变得更加好动、爱逞强、喜欢冒险及大胆的游戏。
所以,要想让一个男孩远离那些冒险及大胆的游戏,把儿子当女儿养的爸妈,要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过于压制孩子了。
我家那小子,每天吃完晚饭都喜欢找我跟他打架,那架式非常多。自创一些招式,电视上看一些招式,然后哥哥或者伙伴们教一些招式,还自带音效和解说。
没点力气还真扛不住。
所以,我们得先了解我们的孩子。
孩子在2-4岁进入第一个叛逆期,如同一个可怕的“小怪物”。
孩子从两岁的时候开始就会形成自我意识,这个时候他们会用自己的方式去了解世界,去展示自己的力量。
于是总是说“不”,他们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在你说的指令前面加个“不”字来回应。
比如:“睡觉!”“不去!”“去吃饭!”“不吃!”“叫叔叔”“不叫!”等等,有时甚至懒得回答,直接甩头就走。
而且在这个阶段,孩子有一个明显的行为就是“打”人,记得那时候小小鱼就经常动手打奶奶,因为他觉得奶奶是软柿子吧,反正打了也没事。
每次我看到了会进行一个干预引导,但是过几天又犯。
后来我就觉得无法禁止孩子这样做,那就改变大人。
我要我妈也适当反击,拍他几下重的。让他知道被打是很疼的,打人和拍桌子是不一样的。就这样,慢慢地改变了。
孩子非常需要表达自己。
他们表达自己的快乐,最初的时候会有很多的方式,分不清对错。比如一个孩子高兴起来就喜欢推自己的伙伴。
这时候,他还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的喜悦。
父母要学会共情。
先肯定他的快乐的感受,而不是马上就把视线全部集中在推人这件事上。因为很多时候,父母都会狠狠地教训孩子。
反而应该告诉孩子,高兴其实有很多的表达方式,比如唱歌,比如自己蹦跶,或者告诉父母,分享自己的心情。
而推人会伤害到伙伴,必须要改正。
儿子也是如此,他有一段时间,一高兴就抱着小伙伴亲脸。大家都怕了他。
我告诉他:“我能理解你的快乐心情,因为你非常喜欢那个小伙伴,心情很好。但是你可以试下握握手,或者拥抱,紧紧地抱抱就可以,但是不要去随便亲别人,因为这显得很不礼貌。”
孩子的情绪世界太复杂了,我们无法一一言明。
但是记住一个原则:接纳孩子的情绪,引导孩子的行为。
父母能做的是接纳加疏导,认识孩子的情绪发展,允许孩子释放自己的情绪。帮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帮助孩子确定正确的行为,纠正不良行为。
另外就是自身的修为。
如果你自己都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那千万千万不要指望孩子能自学成才,去很好地控制情绪。
小时候父母为人处事的方式,情绪的表达无一不影响着我们性格脾性的形成。
火爆性子的父母养着火爆脾气的孩子,温和的父母养着温和的孩子。可以说是什么样的土壤开出什么样的花。
被情绪化、常常发脾气的父母带大的孩子,情绪问题更多。
很多人是成年之后,自己不断地学习,修炼,才能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
从某一个意义上说:父母的情绪平和,是对孩子最伟大的教育。
父母需要保持着平和的态度,让孩子慢慢地去认识规则、理解规则,有一个足够的时间去让孩子学习、成长。
学会倾听,学会共情,读懂孩子。
努力做个能控制自己情绪的好父母。
我们要做的功课还有很多很多……
但这都值得,因为在育儿的过程中,完成了自我的再次成长。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0101257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