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家孩子一岁半了还要喝夜奶啊?
Jan.
07.
▽
▽
谁家孩子一岁半了还要喝夜奶啊?
哦,是我家的。
自从断了母乳,他对奶粉的依赖更深情了,现在随着一天天长大,也知道坚持自己的需求了。我在陪同这个小婴儿从不经世事到精明狡诈的过程中,发现了有关“孩子”的隐藏规律。
好像很多家庭都是如此,如果头胎是个高需求宝宝,那么第二胎多半是个天使宝宝,老大越是淘气难管,老二越会听话懂事。这里有两个可能性,一是因为家人对第一个降生的宝宝格外关注,以是高质量的满足导致了宝宝高需求的体质;另一个就有点玄学气氛了,为了使孩子这一群体的需求达到平衡,上天自会在你绝望时给你一剂安慰药,好让大人们的精力不至于枯竭。
自从宝宝出生到现在,只听说过自主入睡,但从未有幸经历过,睡整觉、自主进食到现在也没完全掌握,有时候听别人说他们家宝宝很顽皮,可看了视频发现依旧是乖乖的小可爱,想起自己的齐天大圣,便会感慨人与人之间的差距。
我的儿子是同龄宝宝中发育最快的,身高体重都远超其他小朋友,七十二天会翻身,五个月坐得稳稳的,九个月就坐不住了,十个月带他下楼玩滑梯,邻里都惊叹他的步伐稳健。因为发育快,我们又怕他幼小的身体无法支撑,总是全神贯注地护他周全,消耗精力的同时也被这个小人儿占据了全部生活。
虽然像是在抱怨,可不难发现其实我的内心是骄傲的,就像炫耀自己新买的手机功能超前一样,这个小家伙也包揽了我成家立业后的全部成就感。于是作为回馈,我倾注了很多精力在照顾和陪伴他长大的细节上,这一过程中,我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优点,比如耐心和包容,善解人意和温柔体贴。这种互相成就的融合让育儿这件事变得更具戏剧性了,比如我在自动带入母亲这一角色时,也会回想起自己做女儿的心情,所以有时候尽管我面对的是他一个,可心里想的却是完完整整的四个人——作为母亲的我和作为女儿的我,我的孩子以及我的母亲。这种体会让一些平常的小事有了抚平内心的升华,至少在拼凑属于自己的完整时,我感受到了从前不曾体察的圆满。
其实要说教育后代这件事,我们这代人做得都很不错,因为从小到大感受到的爱都不缺失,成年后在应试教育的体系里摸爬滚打,清楚地知道这个社会的局限和问题,懂得回避某些刻板的印象,又在互联网时代的大量信息里收获了很全面的三观建设。可以说,我们这代人是很懂得独立思考又没有放弃吸纳外界信息的,我们希望把育儿和教育这件事做好,于是很谨慎地在选择与子女相处的方式,这种换位思考和判断就是最大的进步。
或许时代的发展必然会在这一阶段扭转最新一批国人的思想,且这些“新人类”有的还不足一岁,就已经在更宽容的社会观点下感受世界了,他们与父母间的沟通是经过了一个年代的优化后所呈现的,他们不会被请求竞争和攀比,而是在更宽容的职业选择和良性付出间获取平衡。我想这样一批全新的人类会改变社会很多焦灼的状态和极端的偏见吧,至少在快乐长大这一阶段,他们会有所收获。
有时想想,其实婴儿时期的孩子不像一个人,他们更像是一种信仰,一个念头,总之我觉得第一次“认识”我儿子这个人,不过就是在最近几个月,在他懂得表达自己的想法之后,我开始觉得他不再是我对生活的一种信仰或念头了,而是一个真真实正的人,一个往后余生都会活在我认知前沿的人。因此我觉得,我们与生俱来就有潜在的心智和能力,而作为家长的教育并非是灌输他这个世界原有的规律,而是培养他这部分天生的优势,引导他拥有独立的思考和人格。
如今,我不记得任何一个小学时在课堂学到的造句或是算术题,但儿童期的一切经历却影响了我处世的心态与能力。因此我想,童年本就是一个人身心发展最重要的阶段,也应是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光,所谓教育所能呈现的最大功德,不过是赋予童年意义和回忆的资本,以此为他们幸福的一生创造基础。
我们需要的是人,人才不过其次。教育是一个人的发展,背离此,就不会有人才,只有庸碌的工具。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0100258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