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家长应做哪些情绪准备?

幼小衔接家长应做哪些心理准备?

导语

随着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对于新生代父母来说,育儿焦虑成为了一个普遍的问题。从幼儿园升入小学,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大转折,也是家长最为焦虑的问题。

为了帮助您的孩子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两个不同阶段教育的平稳过渡,我们精心为大家准备了线上指挥课程,希望家长可以和孩子们一起阅读,为他们即将开启的小学生活做好准备!

家长一

上了小学后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听课服从低,跟不上学习进度。

我家孩子学习习惯以前没养好, 完不成学习任务,我可着急了。

家长二

家长三

孩子一到学校就变得烦躁、担心、焦急,怎么办呀?

孩子之前已经上过幼小衔接班了,为什么开学还没几天就开始怕学、厌学了?

家长四






家长理解不到位

幼小衔接出现断层




误区 1

幼小衔接是大班的事情


对幼儿来说,幼小衔接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整个幼儿园阶段的“学习”不仅是帮幼儿掌握知识经验,还包括其智力与能力的发展、学习兴趣的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方法与策略的掌握等,这是孩子学习能力发展与提高的实质。而这些是不能一蹴而就的,更不是进入大班之后才开始的。因此,无论幼儿处在哪个年龄阶段,幼小衔接的内容应渗透在幼儿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


误区 2

幼小衔接就是

要多学习知识


幼小衔接≠幼小衔接班,在重视幼儿知识的增长时,肯定程度上却忽视了儿童学习品质的培养。


事实上,学习品质对儿童在学校能否取得成功尤其重要。我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学习品质体现在不同的方面,在学习态度方面聚焦于儿童的好奇心、求知欲、学习兴趣与动力;在学习行为和习惯方面则关心儿童的注意力、专注力、目标性、合作性等;在学习方法层面重视儿童的观察、探究、分享与展示等。”这些学习品质的养成既是幼小衔接的关键或重要领域,也直接影响着儿童未来的学习质量与效能。


误区 3

“零起点”等于“零准备”


“零起点”教学强调小学起始年级学生的知识基础的零起点,以及课程实施的“零”起点这两方面。但“零起点”并不等于零准备。


小学是系统化学校教育的起点,有着与幼儿园教育不同的特点与要求。与幼儿园相比,孩子的角色、学习任务、学习方式以及环境等都有很大的变化。这样的大变化需要儿童在进入小学前有一个的平缓的过渡和充分的入学准备。


儿童在幼儿园接受的教育,一定程度上是为小学阶段的学习做准备的。坚持“零起点”教学,不是让我们不做任何准备,而是告诉我们如何避免一些幼小衔接的误区,如何更好地使幼儿园与小学在教育教学上实现双向衔接,如何正确地做好入学准备。

雷区一:孩子还小,小错误长大自然就改了。

     家长诉苦最多的是,孩子们不良习惯太多写作业太费事,自己辅导时常抓狂。诸多问题的根源其实都集中在一个点上—孩子还小,小毛病长大自然就改了。也恰是不从小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好品质,结果让孩子在小毛病中不断成长。当小毛病逐渐定型后,再想矫正可就相当有难度了。家长视而不见,幼小衔接机构也不会关注,自然让孩子把坏习惯带入小学一年级。

幼小衔接家长应做哪些心理准备?

雷区二:抓紧学一年级教材知识,不能让孩子吃亏。

在应试教育的这片学海里,几乎没有哪一个家长不会在孩子学前教育阶段,特别为孩子今后的学习脑尽脑汁,过度关注孩子课本知识学习,尤其是提前学习一年级的知识,生怕自己孩子学的少而吃亏。但是这里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家长一般都注意不到,即孩子的认知和理解能力如果达不到,你再超前学也没用啊。所以,这才有教育部出台规定,禁止幼儿园小学化。从很多超前学习小学课本知识的孩子后期发展情况来看,并没有大幅度提高孩子的学业成绩,而是那些重视学前阶段综合能力的孩子,反而后期发展动力十足。

幼小衔接家长应做哪些心理准备?

雷区三:孩子学习的事归妈妈管,爸爸去挣钱,效果父亲教育严重缺失。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亲的陪伴与教育,但是现在很多家庭里恰出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现在广为流传的“丧偶式育儿”“婚内单亲家庭”。面对爸爸去哪了这一严峻的现实,在很多家庭里,父亲几乎成了孩子成长的看客,都把责任和担子压在孩子妈妈身上。试想,当孩子缺少了父亲的陪伴,母亲又因为工作压力大,家务繁重,还要兼顾孩子的教育和陪伴,身心会何等的疲惫?如果幼小衔接不解决父亲教育的回归,今后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没有任何好处。

幼小衔接家长应做哪些心理准备?

雷区四:都怪老人惯着孩子,我基本没有办法教育好孩子。

由于父亲忙着在外工作挣钱,让男主外女主内传统观念仍然盛行,在母亲无法兼顾一切时,只好让老人介入来照料或陪伴孙辈。这使隔代教育又走上了前台,成了父亲缺位后的替代补充。尽管很多年轻父母小时候并没有像现在的孩子那样受到自己父母的过度溺爱,“隔辈亲”这个事实已经无法改变的客观事实就摆在眼前。当老人成了孩子教育的主要承担者时,老人和儿女之间的矛盾又产生了,就如有些年轻父母常说:“都怪老人惯着孩子,导致我根本没有办法正常教育好孩子。”

幼小衔接家长应做哪些心理准备?

雷区五:孩子谁都不怕,只可狠揍才老实点。

前面提过,父亲教育缺失,母亲又不懂家庭教育,老人们又越位担责过多,导致一个孩子在混乱无序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凡是在一个家庭里,管理关系混乱,教育责任人不明确,且大家都不能理性地坚持原则育儿时,极容易让孩子顽劣不堪,很难管教。为了让孩子能听话,结果就用粗暴管教成了唯一的方式。有个别家长为此还振振有辞:“我不打不行啊,不狠揍,他不听话啊。”瞧瞧,把暴力管教当成了合理的借口,这不是无知和愚昧的做法吗?但是,问题来了,孩子小一点时能怕家长,到了四五年级后胆子大了,根本就不怕打,结果就导致管教失控了。

幼小衔接家长应做哪些心理准备?

幼小衔接家长应做哪些心理准备?

家长应做哪些情绪准备?

清楚认识自己的角色转变

告诉自己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的父(母)亲了,并积极获得与此相关的经验积累,如:主动向周围家有小学生的亲友询问和请教,了解他们作为小学生父(母)亲的心理感受和各类教育问题的处理经验等。

尽量调整好自己的生活节奏和作息时间

孩子要入小学了,每天的作息要有序、有规律,如:用餐、学习、休息都应安排在相对稳定的时间。为此,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新的家庭作息时间表,在原来的作息时间中增加和孩子共同学习的时间。最重要的是,家长要带头按新的作息时间生活,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清楚了解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

客观分析自己孩子的特点,即自己的孩子在个性、能力和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长处和短处。家长还应对孩子入小学后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并分析自身的优势,结合孩子的情况,帮助他扬长避短,做有针对性的调整和补救。

能力一:稳定的秩序感,有初步的遵守纪律和守规矩认知意识,消灭小毛病。

在幼儿阶段(2-5岁),孩子有一个秩序敏感期,即在这个阶段里,幼儿极容易在合理的管教下,依据家庭规则和园里的纪律,培养起孩子遵守规则与纪律的意识。让孩子清楚在什么场合与时机下按着爸爸妈妈或老师的要求下去做事。当孩子行为秩序建立起节奏感时,行为就会趋于合理化,而不会随时让幼儿游戏心理成为常态。结合孩子行为秩序的培养与构建,同步培养孩子讲礼貌的好习惯,会让外界评价主动发挥作用,当孩子经常因表现好而被大人们夸赞时,慢慢会更加自觉地遵守纪律和规则,这对进入一年级后遵守课堂纪律有非常大的好处。

幼小衔接家长应做哪些心理准备?

能力二:规范孩子身体姿态,避免孩子肢体自控力弱,而随时乱动。

幼儿从蹒跚学步,到能自由行走,再到灵活地奔跑,肢体协调运动能力会在几年时间发展成熟。但是问题又来了,现在需要孩子能在学习时安静下,身体不随意乱动,才能让注意力得以专注,如果家长能重视在学前阶段对孩子进行合理的身体姿态规范与培养,则能让孩子进入一年级后,拥有良好的肢体自控能力。而这恰需要家长平时利用家庭生活的细节去培养,如吃饭时规范好孩子坐姿,不满地乱跑,专注吃饭。如和大人说话时,身体不扭来扭去,眼睛到处乱写。如看动画片时,要保持好坐姿,不趴着躺着扭着身子看等。

幼小衔接家长应做哪些心理准备?

能力三:培养孩子识字兴趣,教孩子学会观察字,进入识字兴趣敏感期。

可能很多家长还不知道,在幼儿4-6岁之间,有一个识字兴趣敏感期。如果抓住这个敏感期,会让孩子对识字特别感兴趣。就拿我的孩子来说,我就抓住了这个敏感期,仅两年时间里,孩子就能认识1500多个汉字,进入一年级后,几乎不需要借助拼音就可以阅读课外书,轻松就能完成课外作业而不需要辅助孩子读题,可是很多家长包括学校老师都不知道这个识字兴趣敏感期。请家长注意,孩子识字感兴趣,但不一定对书写感兴趣,因为书写的协调能力还需要从一年级以后,至少花一年到一年半时间才能熟练。

幼小衔接家长应做哪些心理准备?

能力四:放慢语速和孩子说完整话,提高孩子倾听的理解能力。

我常观察一些学习有障碍的一二年级儿童,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普遍口语表达能力非常差。对于这个特点本身并不难理解,孩子在口语发展最佳敏感期(2-4岁)里,由于父亲教育缺失,母亲不懂教育,且没有耐心陪孩子说话,老人又不懂。结果就使孩子没有良好的口语发展环境,当错过这个敏感期后,孩子的语言发展能力就会非常缓慢。同时,我们还要注意一点,就是凡是口语表达能力差的孩子,往往理解能力也偏弱。因此,需要家长们格外注意,多陪孩子聊天说话,或者讲童话故事,引导孩子多说,则容易提高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

幼小衔接家长应做哪些心理准备?

能力五:教孩子学会听从指令,按着要求去做,做事力求完整。

据很多一年级老师反映,班上有尽三分之的孩子上课跟不上教学节奏,重点表现在不能听众老师的指令,不会按着要求去听课、回答问题、做课堂练习、遵守纪律等。这些问题恰严重影响到孩子的学业发展。如果家长不想让孩子成为这样的孩子,建议你从家里认真教孩子听从指令,按着要求去做事,并且要讲究做事完整的条理性和完整性。这本身并不难,你在下达指令时,要蹲下身或弯下腰,眼睛和孩子眼睛平视,提醒孩子认真听,妈妈说完后你要重复说一遍,如此反复练,在你的鼓励、肯定与赞美之下,孩子慢慢就能做到了。

幼小衔接家长应做哪些心理准备?

能力六:训练孩子执笔书写的协调性,让孩子轻松书写,以利于完成课外作业。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0100247843.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