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莲语禅心 音乐: 巫娜 – 天禅 三
每天十分钟,教子更轻松!大家好,这里是“拥抱幸运”家庭教育系列小微课。
家庭是一个整体,我们努力让对方幸福,我们自己也能够得到更多的幸福感,这就是我们讲的:在家庭里边创造双赢的模式。“双赢模式”的第一个是:换位思考。我们跟对方去沟通想法,去了解对方心里深处是怎么想的,那可永远要比自己武断瞎猜下的抉择更明智。所以家长一定要在处理孩子问题的时候先按下“停息键”,停下武断和评判,去了解孩子的想法,去跟孩子坦诚沟通,表明态度,自己打心眼里愿意去了解他、成全他,让孩子清楚地知道我们真的愿意去找到双赢的思维,再付诸行动,获得皆大欢喜的双赢结果,拥有更加美好温馨的家庭关系。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个现象:孩子为什么老是说“都是你的错”?这是为什么呢?
先问一个问题:您理解您的孩子吗?很多时候家长觉得他是理解孩子的,但是在很多时候,他又不一定真正理解他的孩子,就好像我们在上一集跟大家分享的那个故事。妹妹老是在那里捣乱,原因是因为总是哥哥赢,她没有办法平衡,所以用捣乱的方式成功让哥哥觉得烦恼,那样她也觉得自身赢了。这就是兄妹间的“输赢-赢输”模式在不断地上演。而这种“输赢-赢输”模式其实会让孩子双方内心都很受伤,兄妹之间的感情也很容易不和。而两个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态,就是指责对方说:“都是你的错!”这个案例就是“输赢思维模式”在起作用。
我们将这些年遇到、看到、听到的诸多案例总结一下,孩子老说“都是你的错”,背后有五大常见原因,供大家参考:第一是孩子模仿父母推卸责任,不肯承担,就甩锅给他人;第二是孩子真的觉得是对方的错,自己想要用语言引起对方注意;第三是误会对方的意思,觉得被对方侵犯或者伤害了,于是发出反击的信号,表达自己的不满;第四是孩子还没有成熟独立,觉得别人都应该为自己的过错负责;第五是输赢思维在作祟,觉得别人错自己就赢了,即便自己有错,也不肯承认。
我们先来看看一个家庭中,父母给一个3-10岁年龄段的孩子可能常用的语言:“几点了,还不起床?要叫你多少次?快起来!”、“动作快一点,要迟到了!”、“别磨蹭,赶快穿鞋子!”、“放学后先写作业!”、“饭好了,要叫你多少次啊?”、“你房间怎么这么乱?不知道妈妈整理很辛苦吗?”、“你学习怎么没有看电视玩手机那么有劲儿?”、“不是跟你说过不要把衣服乱扔吗?”、“还不连忙睡觉?明天又起不来!”、“你怎么回事,教你几回了,还犯同样的错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到其中的一个共同点?就是指责或者抱怨,换一句话就是不断地给孩子表明“你错了”或者“都是你的错”,这种日复一日的熏陶,孩子已经学得刻骨铭心,永远也不会反求诸己,担起责任。我们做父母的要了解,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孩子最直接常用的学习方法是模仿,而他们最愿意模仿的对象就是陪伴他最多、他觉得最亲最信任的人。
所以,孩子老说:“都是你的错!”有时候是上面五种常见原因的综合。我们还是来看一个案例:慧妈带着自己的女儿小慧去莉妈家玩,两个小姑娘是幼儿园大班的同学,两个妈妈在客厅谈话。一会儿,小慧跑过来,说莉莉不给她玩玩具,一副愤愤不平的样子,莉妈看看慧妈,就拉着小慧走过去,对女儿莉莉说:“宝贝,把玩具给小慧玩一会好吗?”莉莉坚定地抱紧娃娃:“不!”莉妈觉得很丢脸,就直接抢过玩具塞给小慧,莉莉哇哇大哭起来。莉妈很尴尬:“哭什么,不就是一个玩具吗?让小慧玩玩又怎样?你不是还有很多玩具吗?”莉莉哭着:“不!我就要这个!”莉妈真生气了,就想动手了。慧妈赶紧过来制止,莉莉居然推搡了慧妈一下,说:“都是你的错!”慧妈很诧异,没说话,笑了笑。莉妈更生气了:“你这个娃儿,怎么这么没礼貌,看来今天非揍你不行!”拉过莉莉正要打,慧妈挡在前面说:“不是莉莉错,真是我的错!是我没有教好女儿。”然后赶紧从小慧那把娃娃拿过来,放到莉莉怀里说:“小慧可以不玩娃娃,不想莉莉不开心!对吗?”小慧点点头,慧妈抱过女儿,给她点了个赞。莉莉把娃娃摔到地上,指着小慧说:“都是你的错!都怪你!”莉妈气得又要打莉莉,慧妈笑着拉过莉妈说:“别急,先听听孩子怎么说嘛!”就拉着莉莉和小慧一起到客厅坐下来,莉妈也跟过来。慧妈说:“莉莉告诉阿姨,为什么小慧和阿姨都错了呀?如果我们确实错了,我们可以改的哦?”莉莉还是嘟囔着说:“都是你们的错!”把娃娃抱得紧紧的生怕人给抢走似的。
莉妈冷静下来,想起老师说的一句话:“如果父母能把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看做联络感情的机会,而不是麻烦和负担,那么解决问题时,即是亲子关系大大改善时,这样父母就会更愿意,甚至更迫切地理解并帮助孩子,也愿意倾听孩子,找到妥善的皆大欢喜的解决对策。”
于是她过去抱起莉莉,把声音尽可能放柔和:“来!妈妈抱,跟妈妈说说,为什么这个娃娃忽然变得这么重要?妈妈会帮助你保护她!”莉莉靠在妈妈怀里,抽泣地说:“我不是坏小孩!”莉妈赶紧接过话:“当然不是,只是妈妈想知道,为什么你不想分享娃娃给小慧呢?”莉莉说:“我觉得小慧和她妈妈都要抢走我的娃娃。我是妈妈,要保护孩子。”慧妈看着莉莉说:“你是一个好妈妈,不过小慧可不想抢走你的孩子,她想和你一起爱她,是吗?小慧?”小慧使劲点头,很认真的模样。莉莉立即舒缓下来,把娃娃抱得很紧的手松了松。莉妈看到了这个细节,摸着莉莉的头:“是啊,多一个人爱宝宝,不是会更好吗?那你们可以一起带宝宝玩了,对吗?”莉莉从妈妈腿上下来,把娃娃放到小慧怀里,小慧牵着莉莉:“我们去给娃娃喂奶吧?”莉莉很开心地点头,两个小姑娘手牵着手又去一边玩了。莉妈很深刻地反省了自己,平时自己指责孩子比较多,好像自己的逻辑就是给孩子说:“都是你的错!”还好关键时刻平静下来,不然打孩子一顿,多冤枉啊!
我们来分析看看:;莉莉误解小慧和慧妈要抢她的“孩子”,用语言反击对方,其实,她是在模仿妈妈保护孩子,并且想让大家注意到她的爱心。如果自己保护“孩子”输了,“娃儿”就没有了,因为有怕失去的恐惧心理,所以坚决不愿分享,还向外指责,这已经清晰地告诉家长,我们没有教会她为自己的言行举止负责任。
我们做家长的如果不耐下性子,去深入了解孩子们的内心需求,只看表面,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指责甚至惩罚孩子,就会伤害孩子的情感,也会筑起亲子间的隔膜,孩子会觉得妈妈跟别人一起来欺负自己,会觉得妈妈跟别人一起要抢走自己的宝宝,那一份父子有亲的真爱就容易被破坏。
我们家长遇事会本能地向外去找原因,而没有回到自己内心深处体会孩子生命成长过程中需求的正确思维模式、抉择模式、行动模式,这样就不可能为孩子做出正确的示范。
所以智慧的父母会保持理性与冷静,把孩子的每一次犯错真正当做增进亲子关系、帮孩子解决痛点、让孩子感受到父母之爱的良好机会教育点,陪同孩子发现原因,共同找出双赢的对策,并找到实现双赢的方法,这样孩子就会越来越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
来源于南京居美馨文化教育培训中心微信公众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处理。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0100239571.html